朝向精神内面的探索 ——新移民短篇小说写作的一种新趋势
13篇小说叙事风格殊异,但共通之处在于对“秘密”的浓厚兴趣。揭示自我及他人生命中隐藏的秘密,进而剖析日常生活、历史文化中隐藏的精神创伤,构成这些作品的重要叙事动力。
以往,新移民短篇小说所书写的主题,或与海外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与冲突相关,或讲述异域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故事。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作家跨域流动日益频繁,双栖、多栖生活方式较为常见,作家的国籍身份难以作为判断其文学特质的标准,跨文化经验也不再是海外作家的独属专利,甚至有些国内作家笔下的跨文化因素比部分海外作品更明显。如果说,早期海外华文文学因地理流动的不便、信息传播的迟滞而显示出较强的文化特异性风采的话,那么在知识、人口频繁流动的全球化时代,若非在语言文体方面具备因长期浸淫于异质文化且有心融合而形成的独特风貌,那么,新移民文学与国内文学的差异将持续缩小。作家们似乎对基于文化差异的叙事逐渐失去了兴趣,这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们从旅美作家夏商主编的《倾诉:2023年度海外华语小说选》中,可清晰见出此一趋势。
小说集的作者所在地涵盖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开阔的文学地理版图、丰富多元的题材内容无疑是这部选本的亮点,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小说中虽依然保留了文化差异与冲突的细节,但更多的是探寻多元文化融合环境下人物内在的精神结构。在部分作家笔下,异质文化甚至成为潜在的非功能性要素,对故事走向、人物心理已不具备影响力。与之相比,对人类精神内面的开掘与表现更为突出。譬如,13篇小说叙事风格殊异,但共通之处在于对“秘密”的浓厚兴趣。揭示自我及他人生命中隐藏的秘密,进而剖析日常生活、历史文化中隐藏的精神创伤,构成这些作品的重要叙事动力。
内心的秘密往往与成长过程中的家族记忆相关。旅美作家陈谦《是时候了》与马来西亚华文作家林雪虹《房子》讲述代际关系中的幽微曲折。前者写父亲晚年与女儿的相处时光,温馨家常、波澜不惊的生活表象下却有着丝丝裂隙,女儿的瘦弱厌食、父亲对黄昏来临的恐惧,均潜藏着深痛的家族创伤记忆,实则也关联着历史中的一段秘辛。《房子》同样从父女关系入手,叙写家族亲情伦理。只不过,《是时候了》中,女儿与临终前的父亲彼此展露心结,父亲安然辞世,女儿亦收获心灵的平静;而在《房子》中,女儿返回马来西亚吊唁父亲,反而引出更多创伤记忆。往事历历浮现,冷漠自大、自尊却又懦弱的父亲带给女儿的压抑与委屈并未随着父亲离去而平复。小说以冷静细腻的笔触描绘女儿内心的复杂感受,同时带出“荒谬、匪夷所思的规则”之下,女性在家庭中难言酸楚的处境——这也构成了传统男性社会中不便言说的“秘密”。
成年人的秘密又往往离不开情爱与婚姻。《爱在周末延长时》《自深深处》《暮春之雪》《诗与人间》四篇小说,故事主角基本都是中年男女。他们多已走过情爱的万水千山,怅惘于爱的复杂,恐惧于爱的消逝,既渴望爱的降临,却又踯躅不前,宁可独自玩味关于情爱的秘密。旅美作家小杜的《爱在周末延长时》,小说题名令人想起“爱在黎明破晓前”三部曲,将成年男女之间微妙的情绪流动演绎得极为细腻。女伴的一场感冒,似乎是破坏了原本美好的周末约会,男主角不得不陪伴照顾。小说家并不追求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以精细的笔触呈现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意绪,探测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交流的种种可能与不可能。其它三篇小说则一一展演现实生活中已婚男女的情爱秘密。旅日作家琪官的《自深深处》以软科幻方式书写人类心灵深处的秘密,带出对婚姻伦理、亲情关系的感受与思考。在人物清淡内倾的对话节奏中,秘密的言说与掩饰似乎成为令人迷恋的游戏,从中可以见出日本小说在书写自我与他人关系时的特殊韵味。旅加作家凤群的《暮春之雪》与旅法作家绿骑士的《诗与人间》,主人公分别为定居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南美移民、法国的华人移民。前者如同小说中的黑麦面包般结实有韧性,简单率真的厄尔瓦多面临以往情感秘密所引发的烦恼,但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友人的宽厚、儿女的理解终于覆盖了这一秘密,带来春天的希望。后者则将关于“秘密”的叙事置于芬芳鲜花与浓郁诗情中,来自朋友的帮助、偶然的机缘使女主人公摆脱了令人烦恼的秘密,结尾堪称圆满,但几分怅惘与担忧,似乎也暗示着,人性深处的秘密似乎并不那么容易窥测。
以内心隐秘叙事而揭示个体生存之精神困境的是《倾诉》《花海的珍珠》《大蝉年》《圣乔瓦尼的玛莎》等几篇小说。旅德作家春树擅长在平静节制略显淡漠的叙事中埋藏动人的细节,袒露生命的隐痛与忧伤。《倾诉》以若干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呈现流水般的日常,在德国与街坊邻居若即若离的日常互动,定期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但终点似乎不期而至,快活诙谐的德国老店主突然离世,而与心理咨询师之间“最深刻的交流”却终将“相忘于江湖”,生命中的寂寞也许与异乡远游有关,但却通往更为内在的永恒奥秘——人类之孤独。王梆《花海的珍珠》延续了作家一贯的风格,将对历史与现实的关切化为极其细腻动人的在地化生活描写,以轻盈而敏锐的叙事带出丰富的社会及心理景观。小说中,阿昇的孤独执着、安白的忧伤痛楚如珍珠般闪现于花海渔村陷落的魔幻背景之下,构成充满烟火气息而又富于精神表征意味的香港成人童话。自由出入于现实与虚构世界,深度描摹潜藏于每一孤独个体中的心灵秘密,并赋以精准优美的意象载体,是王梆叙事美学的魅力。
旅美作家孔捷生《大蝉年》与旅澳作家武陵驿《圣乔瓦尼的玛莎》书写现实及历史中深藏的秘密,进而探索个体生存、现实社会结构与历史记忆之间的互动关系。《大蝉年》运思成熟,节奏流畅,文字简劲而富于诗意,故事情节的推进与自然之景相谐相生。美国乔治王子郡河岸小区,虽然是小小社区,却也自成一生态体系。一起少年凶杀案打破宁静,蝉声时鸣,诸事纷扰。在暗流涌动的种族隔阂与冲突面前,谨慎温和的东方男子黎国铧面临抉择,缄口不言抑或揭开秘密。出庭作证之后,果然引来邻居的敌意。但雇主罗杰斯作为飞虎队最后一个老兵的尊严与庄严,连同他开朗活泼的中美混血女儿骆琳娜,却为平息事件带来另一种可能。小说中,秘密无处不在,除了黎国铧无意卷入的秘密之外,罗杰斯的秘密,骆琳娜的秘密均有其时代意味。小说藉由关于秘密的书写,展示了一种将个人生活历史化的叙事方式。旅澳作家《圣乔瓦尼的玛莎》同样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语境中展开,更侧重于在不同时空中呈现“秘密”的多重指涉与互文性叙事。中国姜镇少女之谜与意大利历史上的女巫之谜,均关联着女性的悲惨命运;而意大利的两个玛莎,一个是瘟疫时期被处死的巫女,一个是现实中的幸福新娘,处境身份迥异却予人以某种可怖、可叹的联想;姜镇秘密之于安德烈和“我”不同的情感记忆,又牵出国族历史与文化的分殊……小说结构精巧而无匠气,在表现繁复精神世界、揭示人类心灵秘密方面有着特殊魅力。
旅美作家王西愚《借问梅花何处落》恰与该年的现象级电影《长安三万里》遥相呼应。后者专注于高适的个体生命成长及友情叙事,而小说则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书写历史中永不止息的冲突与战争。小说开篇以老鹰翱翔之视角俯瞰大千世界,逐渐运镜下移、聚焦于凉州军帐中,引出历史上一段乱世之谜。塞外边疆与长安宫廷之间如何暗通款曲?落魄半生的高适如何终成一代名将?哥舒翰降敌背后又有怎样的隐情?不过,作家无意于寻溯历史因果,而以异族女子的隐秘行迹为推动叙事的力量。复仇抑或爱欲,名将抑或屠夫,在历史循环往复的展演中早已成谜。朱大可的《吴刚》则上溯远古神话,展示了另一种关于“秘密”的想象方式。作家近年来的“古事新编”系列小说创作与其神话研究形成互文关系,《吴刚》中的主人公显然有着朱大可《上古华夏神系》中所考证的人物原型之一——炼丹术士宋无忌的影子,而不死药亦与书中“苏摩酒”(被转述为桂花酒)相关联,是月中之树的产物。不过,小说的主要意旨并不在于延伸、补充神话故事,而在于探索人类精神的奥秘。吴刚伐木这一行为,被作家赋以强烈的爱欲意味,同时,也正是树的爱与包容,促使吴刚讲出心中匿藏的可怖真相。风起于青萍之末,追溯人类文明起源时代关于秘密的言说,自有其可堪玩味之处。究竟何为真,何为假?吴刚最后向树所讲述的“被改写的故事结局”,又是否会像之前那样“包裹着一层谎言的表皮”?但是,不妨暂且放下质疑吧,毕竟,上古时代是人类的童年,如小说中所展示的理想图景——包孕着使人类洗脱罪进而成为“干净的人族”的原初精神力量。
因此,秘密不仅关乎内心世界,也关乎语言世界。在新旧力量不断消长、交替往复的时代,言说秘密的技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基于其召唤情感的巨大力量。“修辞立其诚”似乎正离我们越来越远,实相之显现令人类自感赤裸,对秘密的热爱与日俱增,几成新的伦理底线。只是,当人类的秘密不再具有可交流性,那么,精神巴别塔是否也将轰然倒塌?对此,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出了有力的回应,这篇小说同时也是一份独特的文学评论。作家借老太太内奥米的一封书信,以峻切的诚实、犀利的笔触刺破读信者/写作者的内心秘密,并藉由不同文本的比较而阐发关于小说创作的独特理解。作家在这篇作品中展示了丰富的阅读经验及写作技巧,叙事视角切换自如,内奥米、叙事者的声音轮流出现,以不同的“你”构成多声部混响效果,有力而不留情面地直击人心深处,通过对秘密的揭示,以峻切的诚实寻求重启对话的可能性。
13个短篇小说中的“秘密”叙事,涵盖家族记忆、男女情爱、生存困境、历史与神话等若干部分,分别指向私人生活、社会文化批判及历史省思等多种层面,有的小说与特定的文化语境相关,但更多的作品则仅将地理空间作为背景元素,意在探寻个体精神、历史精神的内面。近年来,许多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分化重组,新动能不断汇聚涌现,数字世界对于探测、捕捉人类秘密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迫切,但情感的、心灵的秘密却是AI暂时无法抵达的人类秘境。深入探索并深度表现人类内心的秘密,召唤、构建记忆之场,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人与人真实的精神交流,已成为海外华文短篇小说新的叙事美学。打破传统写作主题,持续开掘精神内面,不仅呈现纷繁流动的异域世相百态,同时也揭示人类精神结构中的晦暗之处,探索精神修复与重建的可能性,这是《倾诉:2023年度海外华语小说选》所展示的一种创作变化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