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不短”,原因何在
当下文学期刊里的短篇小说,动辄上万字,且有越写越长的趋势。按理来说,短有短的原因,长也有长的道理,作者完全可以根据题材内容进行取舍,只要其内容密度和小说长度相匹配,都是好的小说。但很多的小说,几乎一开篇就是唠唠叨叨而不知节制的叙述。一些写作者已然失去了节制地讲述一个故事的能力,只有说不完的废话,文本的信息量低得可怕,即意浅味淡。
实际上,很多的短篇小说经典,篇幅其实是很短的。平心而论,很多小说写作者也渴望写出诗意盎然、内涵深广、回味无穷的精简的短篇小说来,而不是乏味啰唆、又臭又长的短篇。然而,现实却是短篇小说越写越长,越写越不知道节制精简,越写越浮肿无聊了。为什么?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写作者们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力及感受力的薄弱,艺术概括、提炼能力的不足,艺术才华、表达技巧的缺失。
短篇小说越写越长,还离不开长篇小说越写越长的影响。网络文学的兴起,使得小说越写越长,成为了不可阻挡的风气、潮流。网络作家的报酬,跟小说字数多少有极大关系,这客观上促使作家把小说写得越写越长。在文学刊物中,稿费的多少,实际上也和字数有关。只不过这种因素对作家的影响要小一些。作家有时候写长,单纯是因为作品可能显得更加“厚重”一点。在这个时代,文化产品丰富多元,文学影响力逐渐下降,这使得一个写作者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通过一两篇很好的短篇小说,就成为文坛万众瞩目的焦点,以此奠定写作者的地位。写多一些、写密一些、写长一些,成为了很多写作者的潜在心理。
还有就是,如今的文学期刊,跟之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即容量的极大增加。这就有了足够的版面,容纳那些篇幅拉长的短篇小说。这客观上又促成短篇小说的“拉长”。
那么,短篇小说真的应该越写越长吗?
我坚信,小说的价值标准,有些一定是恒定的、为绝大多数的人们所认同的。就短篇小说而言,精炼节制耐读,言有尽而意无穷,肯定是错不了的。可是,当下杂志中的一些短篇小说,试问,能吸引你反复阅读吗?很多时候,你想安安静静地读完一遍,都很困难。经常是开头认真读,后面越读越觉得不得劲,就翻着页码,跳着读,就想:怎么后面还有这么多呀?
回到文章开头所说的,短篇小说的价值,真的不是由长短来决定的。有的小说,两三千字,却能启人深思;有的小说,两三万字,却让人味同嚼蜡。卡夫卡的《骑桶者》不足2000字,却字字珠玑,其诡谲的意境、深邃的内涵,足以傲视群雄。短篇小说的优劣,由其思想深度、艺术魅力决定,不是由字数多少决定。因此,不是说一定要短,也不是说一定要长。当长则长,当短则短,篇幅长短,由其所表现的社会生活的深度广度、主题内涵的深浅等决定。
关于文章长短,古人强调“意尽而止”。短篇小说的创作,也应作如是观,当精简则精简,当丰厚则丰厚,总之,要围绕着“意”而取舍。目下,文学期刊里的短篇小说篇幅过长,实在不敢去说它是“当丰厚则丰厚”,而是臃肿啰唆。
因此,写作者们,有必要问问自己:这一大段,真的有必要吗,能不能精简一些?这唠唠叨叨的叙述,可不可以三两句就讲清楚?好几万字的篇幅,真的不能压缩到几千字以内吗?
近段,在网络空间中传播着作家毕飞宇的一段视频。他在视频中谈到,一篇短篇小说,最好还是压缩到8000字以内。如果超过这个数了,大概率是因为你对素材吃得不透,缺乏概括、压缩的能力。
这的确说到根子上了。谈论“短篇不短”,不是让所有的小说都变短,而是呼吁作家写得更有味道一些,让文字的思想密度更大些。
(作者为江西“90后”读者,担任高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