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禹风:知音难觅,镜子难当
来源:《中篇小说选刊》 | 禹风  2024年06月25日09:15

写小说是觅知音的事情,读者常有而知音不常有,何况眼下已不是小说的时代。小说该怎么写更是属于知音之间的话题。

《美琪北往事》写成,当时认为自己愚者有得,第一时间发给一位厉害的沪语编辑鉴别,没想到被她兜头一瓢冷水,指多视角写法纯属偷懒,而多人物自述有语言难度。我思想一番,别扭之中决定加勉自己,因情境不同常导致迥异的结论。第二位读者是京中编辑,据说先在开会时读,没读出感觉,下班地铁上心无旁骛,凝神进入文本,竟激赏不已,忍不住发我连串褒扬文字。至此作为“美琪北”写手,我已得了写作的主要报酬——知音的褒与贬有以一当百的价值。

往远里说,我记起老马(马尔克斯)自赏的短小说《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他调动多人视角立体地再现一个事件,作为老马的忠实读者,我虽认为这文本过于雕琢,但叙述方式上他创造了经典。这和他的前贤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可相提并论,福克纳想给读者面面观时,手法比较简单粗暴,是开山之祖那种粗豪。其实我天性不喜欢上述文本,只是惊艳,我比较着迷于老海《太阳照常升起》或小菲《了不起的盖茨比》那种浑然天成。再往自己的近处扯回,试写了《美琪北往事》(拙作不足以与先贤作品相提并论),有意识地玩了拼图游戏,走运的是始料未及地拼图拼出了东西。

小说归根结底是一种回顾,回顾人生。虽有雅俗之分,但不能引发感悟的回顾是文字的骗局。至于开篇之前已“构思”成形的,于我而言也是一种骗局,写“构思得当”的小说该是多么无趣的工作。我应该完全不知晓下一章将写的内容,写作才会成为一种历险或消遣。能驾驭小说如驾驭野马是投身创作的奖励。

人物视角过多变化就中篇而言确实有其冒险性,篇幅限制造成了“一寸短一寸险”,不过技术面的东西还得服膺于功力,也就是回顾的质与量。回顾是写作者“有”与“没有”的鉴真。

《美琪北往事》是许多次文本尝试失败之余的一次成就,三个不同人物对人生同一时空的回顾自然地形成拼图,而拼图带来了惊喜——作者始料未及的真相。至于多视角写作如何处理不同人物的语言特征确实是难处,统一的文本风格是否无法兼容各色人物的日常口吻,只能尽量周全之?

最后,谢谢“第一读者”们的批判或褒扬,知音难觅,镜子难当。没有磨砺,何以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