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演员是历史与现实的镜子
来源:文艺报 | 陈 彦  2023年12月15日08:46

我跟表演艺术家打了几十年交道,深深敬畏着他们对人物把握的敏感性与创造力。因为有了演员这个伟大的职业,而让我们今天还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孔子、老子、甚至更久远的黄帝、炎帝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与你讲述着他们那些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的行进故事,还忧患着今天的道德缺失、人心不古。我们更能看到当下的我们,在舞台上或百般焦灼、千结愁肠,抑或豪情万丈地襟怀坦白、指地问天,从而让我们得到生命的震撼、洗礼与慰藉。演员是复活历史、表现现实最直接而有力的生命媒介。试想,如果没有演员这个伟大的职业,人类将会面对怎样一个寂寞、单调而难以认识自我的世界。因为有了演员这面镜子,而让我们懂得了更多有关精神生命样貌修复与自我完善,以及与他者、社会、现实相适配的道理。有鉴于此,40年前创立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我国文化建构中值得特别肯定的一个大事件。

40年过去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堪称磅礴的积累。一切文明、文化都是积累的结果。当我们面对40年的果实时,表面看,是七百多名梅花奖演员的灿烂绽放,而背后支撑起的是中国舞台艺术生生不息的宽博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各个剧种都在梅花奖演员的有力支撑中,努力完成着各自的演进使命;我们也看到,梅花奖演员不仅是一种行业标识,更是已经点亮在老百姓心中的表演艺术的最高火光。即使在海外,谈起中国舞台艺术,大家也会以梅花奖作为叙事基点甚至衡量尺度,足见她纵横大江南北、驰骋海内外的广泛影响力。梅花奖40年的风雨兼程,让我们看到了表演艺术家的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也看到了所有呵护者、托举者的甘当人梯、无私奉献;更让我们看到一种与人民接通了意愿与情感的事业,所必然释放出的持久温度与力量。“一张蓝图绘到底”是梅花奖今天的幸运,也必将是走好前路的保障。

戏剧是历史的镜子,也是时代的镜子,作为戏剧的重要主体——演员,如何担当起这面镜子的责任,的确面临着诸多困扰。尤其是故事讲述的碎片化,正在考验着戏剧的生存方式。时代似乎已经不能忍受足够的长度,三五分钟就想“翻篇”“快闪”,而戏剧自古以来就坚守着一个叫“命运”的东西。表现一种命运甚或多个命运的交响,是戏剧的强项。没有一定的长度、宽度、高度,自然难以胜任人类精神火光、火炬、灯塔这些带着文明指引性词汇的当量。如何保持戏剧既往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并始终秉持从业者的尊严,唯有念兹在兹地苦练内功,以求新的发自戏剧本质的蝶变与更高层面的突围,舍此别无他途。顺应与低就都是没有出息的。要相信人类生命精神的长、宽、高度不会变短、变窄、变低,戏剧的前途正在于人类始终怀有向好、向前的信心与信念之中。戏剧表演是一种有很高门槛的艺术。演员与演员之间的差别很大。一部戏,这个演员的表演会使作品血气充盈、活色生香,而另一个演员的呈现,也可能使整部戏精神短路、死如僵尸。这就是“梅花奖”这个重要奖项的存在理由。

但是,任何奖项都只是一个奖项而已。它不代表对戏剧艺术永久的“通关卡”“铁帽子”“金皇冠”。如果不持续挥洒汗水,给自己的专业增加难度,就会显现出奖杯的失重与尴尬。生命就是一个爬坡的过程,从出生到死亡都在爬沟过坎,越是优秀的生命越是需要给自己制造爬坡的难度。演员是一个处于高台上被人仰视的职业,只有持续地自我增加高难度才能与成就、荣誉相匹配。一些没有机会获得梅花奖的演员,也并不一定不具有表演艺术的更高天分与才华,任何奖项都带着机遇性。比如第一个获得梅花奖的演员,他的老师肯定与此无缘。但这位老师的启迪与引领作用,呈现出了比获奖更可宝贵的戏剧教育意义。戏剧,尤其是中国戏曲,在很大程度上讲,传帮带是其根与魂。话剧与其他艺术也一样,越是优秀的院团你越能从中看出一种叫传统的东西。深厚的传统决定着一个院团与一部戏的生命气息与完成度。我们终将老去,这是一切生命的自然演进规律。带出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把他们扶持成新的“台柱子”,自己战战兢兢立在侧幕条,一头虚汗、浑身紧张、满脸笑容、憨态可掬地为他们加油鼓劲,也应该成为梅花奖获得者新的“高光时刻”。这个奖评选已40年了,一些艺术家已经故去,还有一些艺术家也从舞台上退出或正在淡出,但这些艺术家身上的“绝活”不应该随着表演身影的缺失而消散。因此,“梅花奖”应该探索新的精神内涵与外延,让扶持新人成为这个大奖获得者新的生命附加值与增长点。总之,“梅花奖”具有丰富的解读性,尤其是随着时间的延伸,她会开枝散叶出更加多维的阐释视角,给戏剧人打开更加宽阔的守望方式与意义。扶持他人正是梅花奖精神的新拓展、新亮点、新高度。

我在戏剧团体与机构工作了三十多年,每当看到一个院团、一个剧种充满青春生命的蓬勃朝气时,就觉得这个事业充满了干劲与希望。我特别喜欢“少年英雄”这个词,其他故事多是听来的,唯有“少年英雄”这个词我是亲历目见、甚至与他们相伴而行过。在中国剧协工作的四年,让我见到了更多这样的“孩子”。戏曲学员大多来自少年、甚至儿童,他们所忍受的苦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多数演员在练功时几乎都发生过骨折,甚至多次骨折,有的还落下终身残疾。为了这门艺术,他们奉献了最美好的少年与青春时代。他们有形无形、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接续使命的肩负者,乍看上去肩膀太稚嫩、太柔弱,却已实实在在扛起了其实还不大扛得动的文化责任,这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巨大的生命付出。因此,让这些孩子早点儿出名,早点儿登上靓丽的舞台,把他们捧成老百姓所喜欢与爱戴的角儿,是苍天该有的回报,也是舞台艺术的希望所在。

再没有把“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古语,镌刻在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奖杯上更适恰、更精准、更完美的表达了。作为一个戏剧工作者、一个编剧、一个看过数千场戏剧的观众,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向所有梅花奖获得者表示致敬!并衷心祝愿一代代从事戏剧艺术的青少年,早日成为梅花奖第五十年、第六十年、第一百年的主角!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本文系作者在“庆祝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