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边疆行|满天星斗,石榴花开 ——“道中华”2023边疆行第四站走进广西崇左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邓洁舲  2023年12月11日15:52

上世纪八十年代,“寻根”与“华夏边缘”成为跨场域、跨学科的文化思潮和现象。李陀是最早使用“寻根”概念的批评家和作家,在与好友乌热尔图的通信中,李陀表达了自己希望到达斡尔社群中“寻根”的想法;韩少功的《文学的根》试图寻找楚文化的图像,而他正是在湘西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社群当中找到了楚文化的流向。而彼时考古学界也正在热烈地讨论中国文明的起源,历史学家苏秉琦先生在《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中提出,越来越多的考古材料证明,不仅是诞生在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给各地区文明以影响,同时各地也反过来影响着中原;在史前时期,各部落和部族在各自活动的地域内、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像散落在夜空的满天星斗,共同点亮了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文化版图。

今年10月,中国作协与国家民委联合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进一步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12月5日-9日,由中国民族报社主办,“道中华”平台承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边疆行第四站来到广西崇左,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作家网等媒体的20余位记者及网络达人深入崇左,走访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等地,探寻崇左市民族团结进步的“密码”。

IMG_6276.JPG

启动仪式现场(由主办方提供)

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崇左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多民族聚居的南疆国门城市,居住着壮、汉、苗、侗等3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89.6%,其中壮族人口占全市人口89%,是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全国壮族人口最集中的地级市。

      启动仪式结束后,采访团前往太平古城参观民族团结主题游推介展示。在古城,随处可见身着各式民族服饰的人群。“梦回汉唐”体验店店长魏艳丽在古城经营服装体验店已有多年,起初经营的主要是汉服,后来发现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不仅喜欢穿汉服,也很喜欢穿着其他民族服装畅游古城,于是又增加了壮族、苗族、瑶族等民族服装,既满足了大家身着特色服装游古城的心愿,又借此展示了各民族服饰,增进了大家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太平古城随处可见身着民族服饰的人们,不过最多的还要数壮族服饰。图为身着壮服的妇女合唱壮族民歌。

壮服大部分色彩艳丽,主要有蓝、白、棕、黑、红五种颜色,据介绍,过去的壮家人大部分都是自己缝制壮服,上面独具特色的装饰锦缎就是“壮锦”。这是壮族传统手工织锦,常常用于衣服领口、袖口装饰或用来缝制被面等。

过去,壮族女孩很早就开始学习织锦技术,龙州金龙壮族织锦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李素英从六岁开始学习织布,到十二岁已经掌握织锦技艺,而今这项手艺虽然不如从前那么普及,但也一代代传承下来。李素英的女儿已成为第六代传承人,当记者问起她女儿是怎样开始接触这项古老的技艺时,李素英非常骄傲地说女儿是自发学习织锦的,“四年级时她很喜欢的一位老师要离开这里,就萌发了要亲手织一条壮锦做礼物的想法,于是每天写完作业就开始自己织,花了整整一个学期织好。”除了这种家族内部的传承,当地也组织了织锦学习班,希望吸引年轻人继续投入这项古老的事业,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正在织锦的李素英

守护着古老技艺的不只有龙州县的织锦人,在宁明县耀达村,这里的手艺人守护着另一项传统民族技艺。采访团前往耀达村途中,目之所及都是大片大片的甘蔗林。崇左地处北回归线以南,虽然现在是隆冬腊月,但依然阳光灿烂,气候温暖湿润,这样的环境正适合种植甘蔗。当地人很早就掌握了制糖工艺,家家户户种植甘蔗,用甘蔗手工制作红糖,手工红糖也成了这里的一项特色。据耀达村第一书记廖树珍介绍,村里目前从事手工红糖制作的有三十多户,糖产业成为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耀达村的甘蔗林

近年,当地也发布了多项措施,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在村里的号召下,大学生罗维聪和何夏雯决定回到家乡发展,继承家里代代传承下来的手工制糖技法。何夏雯说,村里大多是老人家,不熟悉互联网,即使有好东西,也很难“走出去”。年轻人可以成为引领者,利用互联网、直播平台等技术手段,把藏在大山深处的家乡产品宣传出去,不仅能增加村里人的收入,也能守护家乡的一方水土与人文,将壮族的手艺文化推广给更多的人,吸引大家进一步了解这里的民族风土人情。

何夏雯在演示手工制糖的工艺过程

在宁明县,有一个人三十年来日日夜守护关心着花山屯北面明江东岸的那片崖壁,“我差不多天天都要来这里看看,每次来好像都能有新的感受。”还有几天就要退休的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依依不舍地说。让他如此迷恋的正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左江花山岩画。

“这是一棵黄花梨……你们看这棵树上长的,都是野生的石斛……这里一丛丛都是凤尾竹。”在去往花山岩画的路上,朱秋平不停地为我们讲解。三十年间不断穿梭在这里,他早就熟悉了路上的一草一木。抬眼望,岩画画面底部距水面普遍有十几米的高度,岩壁从上至下向内凹陷,很难想象壮族人的祖先骆越人在2000多年前是如何在这么高的崖壁上作画的。“最大的可能性是搭架子,沿江两岸的竹林茂盛,骆越人就地取材,以竹为架,留下了这些了不起的画作。”崖壁上用赭红色的颜料画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动物、器物等,这种颜料历经千年的风雨依然鲜亮,我们至今无法完全得知这种颜料的具体成分。

花山岩画最具代表性的一组。画面中部一个体形较大、腰佩环首刀的正身人像为首领,头顶饰一小动物,右手下悬挂一扁茎短剑,人像前有一犬类生物,这个头领被男男女女包围,画面中还可以看到壮族铜鼓。相关学者认为,这应该是对当时祭祀场面的记录。

花山岩画的蹲式人像

朱秋平不是壮族人,但他为骆越人的文化所深深折服,“我年轻时是花山脚下一个小学的老师,带着学生来参观岩画,就被岩画所震撼,于是十年后,我离开了教师的岗位,来到文物所,彻底投入花山岩画的研究。说起来,我和花山岩画的缘分可是很深的。”朱秋平给我们展示了微信头像,是他自己用篆体写的名字,其中“朱”字与花山岩画中代表性的蹲式人像十分相似。

图片 7

篆体的“朱”与花山岩画的蹲式人像十分相似

朱秋平随身携带的小包上也装饰着自己手绘的花山岩画人物图像

“花山岩画是是2000多年前左江一带骆越人蓬勃的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唯一见证。”朱秋平说,“它是独一无二的。”

鱼水情深,同心合力

1929年12月初,邓小平部署百色起义工作后,带领何世昌、严敏等一批党员干部来到龙州,传达中共中央关于举行龙州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的指示。1930年2月1日,在邓小平的带领下,龙州起义胜利举行,这是继百色起义之后又一次威震南疆的起义,创建了左江革命根据地,把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当时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红八军军部旧址

红八军军部旧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龙州镇新街19号,由一幢法式风格建筑和一幢中式楼房组成,原为龙州乃至广西西南地区有名的“瑞丰祥钱庄”。1929年末和1930年初,邓小平先后两次到龙州领导和发动起义,开辟左江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国红军第八军,都在这里居住、办公。邓小平于龙州工作期间在楼前亲手栽下了两棵柏树,院内有一口红军使用过的水井,至今仍能看到丰盈的井水。当年红八军在龙州扎根,得知当地群众取水困难,于是把军部所在地的这口水井井口扩大并且加深,让群众来取水,这口水井也因此得名“红军井”。

图片 14

红军井(图源来自网络)

这样军民情深的故事在崇左古已有之,而且至今一直延续着。在凭祥市柳班村,流传着班夫人的故事,相传她是东汉时期的一名女子,名叫班都英。马援率军来到左江流域时,由于缺乏粮饷,军队无法继续行军打仗,班夫人带头捐粮助饷,将自己多年准备的作为嫁妆的“姑娘谷”都捐给了军队,帮助马援平定二征叛乱。

班夫人心存大义、爱国拥军的故事至今流传在这片土地。凭祥市地处祖国南疆,南友高速、巴凭高速、湘桂铁路和322国道等交通大动脉通达凭祥并与越南无缝对接,是中国通往越南乃至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也是重要的边防重镇。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子弟兵在此守卫着祖国的疆域,维护着边疆稳定。为了感谢这些离开家人守卫凭祥的人民子弟兵,10位曾经参加过支前民兵队伍的凭祥“妈妈”发起了“凭祥市兵妈妈拥军团队”,自2014年成立至今,已经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每年春节、“八一”期间,“兵妈妈”拥军团队都坚持带上亲手制作的粽子、年糕、饺子及自筹资金购买的年货、时令水果等慰问品,分批奔赴边关连队、哨所看望慰问部队官兵,组织开展军民联欢活动,为官兵缝补衣服、理发、量血压等。

图片 11

“兵妈妈”与柳班村村民

“我们都是自发的,大家来自各行各业,像我是做广告喷绘行业的,还有医生、公司管理层等,大家都是真心地感谢这些人民子弟兵,想为他们做点事情。而且参与到‘兵妈妈’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从湖南来到凭祥打拼已经几十年的郭“妈妈”告诉记者,在这里,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凭祥人,汉族还是壮族、苗族、侗族,大家都像一家人,把这些人民子弟兵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鱼水情深,这片土地的卫士们同样也是全心全力守护着这里的人民。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莫魏向我们介绍了该所的基本工作,分享了民警在涉外民事纠纷处理问题上的经验与故事。友谊关边境派出所辖区面积不大,但辖区边境线长达27.5公里,管辖界碑86块和多条边境通道。“我们辖区常住人口只有8879人,但是最高时段流动人口有近10万人。人员流动量大,人员组成复杂,其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贸易商,也有本地聚集的多民族群众,还有不同国家的商人旅客,这为辖区民警带来了非常大的工作压力。”莫魏说。但是解决的办法同样是来自这种人群的复杂,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推行了“派出所+N”的多元调解机制,联合职能部门、律师、中外客商等组建联合调解室,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效果。“这份工作有困难、有挑战、有辛苦,但是也有意义。”

图片 12

友谊关位于广西崇左市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

有了安稳的环境,才有当地的繁荣发展。2023年8月25日,中国—东盟(崇左)水果交易中心凭祥启动,中心通过引导东盟商家入驻一级市场商城,开设跨境贸易店铺,上架销售东盟特色商品。凭祥市引导全市42家边贸合作社、733个互助组、2.7万边民,充分利用每人每天8000元互市贸易商品免税政策,以“党支部+合作社+边民+集体经济”模式在一级市场商场“买东盟”同时组建30支装卸队、18支运输队,有序参与互市贸易服务。

边民装卸队正在将从越南运来的水果装卸到国内的卡车上

凭祥市以水果交易中心为载体,不断创新探索互市贸易模式,真正将国家赋予边境地区的兴边富民优惠政策转化成为边境各族群众的红利和实惠,有效拓宽边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夯实了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