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以新时代要求激活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传承重任
来源:文艺报 | 蒋国耀  2023年04月10日08: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发扬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时代要求激活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以更大的力度、更切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光荣。

第一,要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要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不仅指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方向,也是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坚持用“活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第二,要正确理解大众文化的涵义。大众文化是指在大众中流行、为大众喜爱的文化,它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趣而形成,与新时代科技革命生产密切相关,是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众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有指多数人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百姓文化。大众文化还具有多种特点和功能,包含多种文化形式。

第三,要坚持大众文化的人民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文化建设必须紧紧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这是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把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人民心声、人民诉求,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

人民性是目的,科学性是手段。科学性即实事求是,体现在文化工作者深入了解人民、了解生活、尊重文艺创作规律等方面;体现在文化工作者应清楚地看到作品的内容,包括作品的内涵、底蕴、精神及思想,为受众带去正面影响。

人民性是方向,科学性是道路。大众文化不能迷失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审美趣向,要确保文化凝心聚力的功能、地位作用和意义。文化工作者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人民性与科学性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大众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人民性与科学性为指导,要透过作品表象去看本质,把其主要内涵、底蕴和精神展现出来。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大众文化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让“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

第四,要辩证地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一是要看到新科技产业化时代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逐步精致与全新蜕变的未来。二是要清楚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两者都具有一定的民间性质和通俗性,但大众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与文化的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紧密相联;而通俗文化是早就已经存在的文化形式,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们的产生是自发的。三是了解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特性。民间民俗文化从民众中自发生产出来,是一种集体创作的结晶,没有功利性,不记名、非“职业”,有口口相传的重要特性,有历史性、民族性;而大众文化依靠新科技工业化生产模式,有商业性、功利性特点。四是要知道大众文化中融入了哪些非物质形态、有艺术价值或历史价值、在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由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五是要正确理解大众文化的雅和俗。大众文化以“文”为上,以“雅”为上,艺术不通俗不成趣,雅俗文化是可以转化的。

第五,传承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应避开“三俗”现象。国家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鼓励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支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加强对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创作的规划引导,对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无疑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应与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庸俗、低俗、媚俗”区别开来。“庸俗”体现的是平庸而不是创新。譬如作品抄袭和模仿、粗制滥造、人身攻击、哗众取宠等问题,是打着多元化表达的旗帜,浪费社会资源,使社会文化领域呈现出虚假的繁荣。“低俗”对应具体的判断标准问题,实际上就是指低于公众普遍遵守的行为标准,如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家族美德和职业道德等。“媚俗”就是指曲意迎合人们的不良嗜好,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取悦观众或者读者。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以新时代要求激活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传承重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抒写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作者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综合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