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立场和科学方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包心鉴  2023年04月06日09:35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的一条宝贵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我们党坚持科学真理、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

坚持人民至上,深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中得到了创造性坚持和时代性彰显。

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代表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这就决定,人民的立场就是党的立场。

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的最深厚根基;唯有永远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才能无愧于时代、不负人民。

坚持人民至上,深刻增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厚重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遵循“人本逻辑”,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更广泛更实际更持久地造福人民为根本出发点和核心价值。

坚持自信自立,勇于变革创新

坚持自信自立,坚定道路自信。道路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党百年奋斗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深刻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坚持自信自立,坚定理论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刻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自信自立、变革创新精神。

坚持自信自立,坚定制度自信。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改革与完善,注重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有力促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

坚持自信自立,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到突出位置,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历史主动

坚持守正创新,奋力进行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用伟大社会革命的视角认识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的根本立场和科学方法,深刻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的守正创新和历史主动。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主动精神的最根本指向。

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确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坚持守正创新,坚决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主动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研判形势、推进发展上所采取的战略策略,生动诠释了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历史主动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

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要求。问题是理论思维的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坚持问题导向,是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的内在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对于新时代改革发展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来看,改革从来就是与解决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根本意义上说,改革就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攻坚克难、排障除碍。

坚持问题导向,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征程新要求,着力解决一系列影响全局和长远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坚持系统观念,提高整体思维

坚持系统观念,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尤其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总体趋势和发展方向,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度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本质、掌握基本规律,在把握战略全局、解决突出问题中推进各项工作。

坚持系统观念,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尤其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从历史演进规律中进一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坚持系统观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法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发展的重点和关键,促进矛盾转化和事物发展;要正确分析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克服片面性、杜绝极端化,在符合事物辩证统一规律上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尤其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要求我们必须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维习惯,创造性地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

坚持系统观念,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基本的底线就是要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

坚持胸怀天下,推进人类文明

坚持胸怀天下,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之“根”、永续之“基”。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习近平即提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厚重历史思维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

坚持胸怀天下,深刻揭示人类文明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人类文明之大趋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新文明观,深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

坚持胸怀天下,更好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站在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制高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个发人深省的科学论断,这就是,文明的内生力在于与时俱进、交流互鉴。

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