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专一以立基 博览以兼善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杜晓勤  2022年04月26日09:50

1989年7月,本科毕业之际,恩师徐应佩教授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了两句话:一句是“专一以立基”,告诫我想要有所成就,首先要站稳一只脚,在某一个领域或方向有专深的研究,使之成为立身之本;一句是“博览以兼善”,鼓励我不断吸收相关学科、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观念,由点到面,形成比较宏阔的研究格局。徐老师的这两句话,至今都是我的研究指南,使我受用无穷。

我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许多杰出之才,宋代词人王观、明末文学家冒辟疆、清初戏曲理论家李渔等。

我与文学结缘,不得不提到我的家人。儿时,家里有几本线装竹纸的章回体小说,农闲时父亲经常坐在小板凳上逐字朗读,于是我连猜带蒙,慢慢就认识了不少字。我还喜欢看闲书,小说里的故事叙述、景物描写等,对我后来写作很有帮助。

初中二年级时,常用的字我已基本熟识。那时,家人送给我一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内容系统而丰富,我迷醉其中,比同龄人更早地领略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

上中学时,我的作文常常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同年级各个班宣读,这样的激励使我从那时起就怀揣着一个“作家梦”。

1985年9月,我考上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现被合并为南通大学文学院),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一进校,我的“作家梦”就被系主任姜光斗老师破灭了,“大学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培养的是学者和评论家!”我一下傻眼了,于是想着,大学中文系培养什么我就争取当什么,还要当最棒的。

那究竟当什么呢?最初我想当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我们第一学期开设当代文学课程,我领略到当代文学史和作品研究的风采。高中那些没看成的小说、诗歌、戏剧、电影剧本;品类繁多的文学杂志,《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小说月报》……目不暇给,令人沉迷其中。

同时,我又稀里糊涂看了不少哲学、美学方面的理论著作,还有曾经闻所未闻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荒诞派戏剧……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全都拿来看,我相信只要别人看得懂,我就看得懂。

大学为我开启了一扇崭新的通往自由读书天地的窗户。大一时我泛览群书,每天流连于图书馆开架阅览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把开架区每个书架上的书都摸了一遍,所读虽然驳杂,但广泛阅读的乐趣与习惯却延续下来,始终伴随着我。

到了大二,我觉得自己应该找一个领域钻研下去,不能局限于阅读。起初,我对当代小说评论感兴趣。虽然当代文学史课老师主要讲文学史脉络,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文学作品评论的热情。我开始看《人民文学》的评论文章、看《小说选刊》的小说评论和作家的创作感受,我尤其喜欢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王干老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费振忠先生合写的作品评论。我就模仿着他们的文章,开始写小说评论、诗歌评论,“照虎画猫”。

那时,由于没有老师指导,我一直没能明确具体研究目标。直到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影响了我后来的人生走向。我把它称之为“一堂决定我学术路径的文学讨论课”。

那是1987年春季,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徐应佩老师给我们上唐宋文学课。上课时,他语音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不仅能够抽丝剥茧,把一些名作的妙处分析得头头是道,令人折服,更重要的是,他会告诉我们如何分析一首诗歌,如何欣赏一篇作品的美。

一天下课后,徐老师告知下节课要讨论李白《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中的“君”意指为何?我查阅了李太白年谱、相关史传,并借助历史地图绘制出李白出蜀路线图,同时根据“月相”等相关知识,认定这个“君”非指月亮不可。

举行讨论课的那一天,三五个同学发言后,我把从书里收集的资料细细地全都罗列了出来。一下课,徐老师就把我叫到跟前去,并让我把这些理由整理成文章。我受宠若惊,这是一件我以前做梦都没想到的事。这次讨论课让我得到了名师的垂青,并促使我进一步确定以唐代文学作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1989年7月,本科毕业之际,恩师徐应佩教授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了两句话:一句是“专一以立基”,告诫我想要有所成就,首先要站稳一只脚,在某一个领域或方向有专深的研究,使之成为立身之本;一句是“博览以兼善”,鼓励我不断吸收相关学科、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观念,由点到面,形成比较宏阔的研究格局。徐老师的这两句话,至今都是我的研究指南,使我受用无穷。

本科毕业后,我前往陕西师范大学深造,成为霍松林与杨恩成先生的硕士研究生。由于对杜甫情有独钟,两年后我成为北京大学陈贻焮先生门下的一名学子,开启了在北大学习的旅程。

读书须尽苦功夫。初入燕园,陈老师要求我们每月交一次读书报告,长短不限。头一年,除了上外语课,我几乎都是在宿舍埋头读书写报告,无暇顾及燕园美景。《诗经》《楚辞》,到唐诗,札记从几十字到数千字都有。到1994年的春天,我已积累了7本4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写博士论文期间,我花了3个月的功夫,将齐梁至盛唐的每一首新体诗逐字标注四声,制成了《永明至隋末五言新体诗声律发展统计表》和《初唐五言新体诗声律发展统计表》,以此为依据,形成了论文的最终结论。葛晓音老师对我的博士论文评价说:“用最笨的方法花3个月的时间一篇一篇分析声律,研究出很多有用的成果。”

诚然,肯下功夫是我读书最大的收获。另外,我还有几点学习体会。

首先,要“视野广”“志向高”。一定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读书兴趣要广、学习视野要宽、人生志向要高,不能一开始就把自己框住。学科不能定得太死,志向不能定得太低。

其次,要“博览书”“深思考”。本科阶段要多读书,但读的时候又不能贪多求全,而是要多思考。不能满足于消极地接受别人的知识,也应该主动地尝试为这门学科提供自己的新创和贡献。

第三,要“多动笔”“败不馁”。不能述而不作、思而不写。写文章必须考虑材料的充实性,论证的严密性,行文的逻辑性,这与口头发表的随意性完全不同。另外,年轻就不要怕失败,我从未因为一篇文章没有发表而感到懊恼、颓丧,总是一篇接一篇不停地写。

最后,要“恒钻研”“勿止步”。学术研究要有恒心,要不停钻研,永不止步。因为我喜欢学习研究古代文学,所以就不停钻研,虽然有时觉得辛苦,但甘之如饴,就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