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山海经” 强化“少年读”品牌生命力
青岛出版社“少年读”品牌自2015年诞生以来,享有较高的口碑,成为具有较强生命力和重要地位的童书品牌。
选题缘起。2017、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关注到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将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编进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建议。这一动议诞生的背景,与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密不可分。进入21世纪,“徐霞客”(包括《徐霞客游记》)伴随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成为具有标签性质的文化符号(IP)。
鉴于此,我们对《徐霞客游记》的出版和读者接受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以往作品多集中在学术层面,尽管市场上存在部分白话文版、青少年版,但呈现方式陈旧,人文性、科学性、儿童化缺乏有机统一。于是,我们想做一套给孩子看的《徐霞客游记》,结合青岛社“少年读”童书品牌,遂定名为“少年读徐霞客游记”。我们给该系列定下两个创作原则:一是将中国人的远游梦想、山水情怀与徐霞客的个人生活史结合;二是将古代朴素的地理意识、旅行观念和现代地理启蒙知识结合。总之,要给孩子讲好新视野下的中国旅行故事。
寻找作者。2018年选题确定后,我们开始寻找合适的作者。严肃的地理历史研究者、儿童文学作家、国内知名的旅行家等,我们都有过接触,他们各有专长,但是在基于少年儿童阅读习惯的内容转化上,存在困难。于是我们扩大搜索范围,找到80岁高龄的著名儿童科幻小说作家刘兴诗,他的地质学和地质工作者背景、科普创作背景、儿童文学作家身份引起我们的关注。经过接洽,刘老师表示愿意把徐霞客介绍给孩子,同时也提示我们,必须注重传播、弘扬中国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优良传统,展现我国古人如何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体现科学精神的一面。
编辑团队受作者启发,创设了“刘兴诗爷爷讲故事”“刘兴诗爷爷讲地理”两个栏目,分别通过故事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给孩子传播简单的地理知识。“讲故事”属于人文阅读范畴,“讲地理”则属于科学认知范畴,“人文阅读+地理启蒙”的框架基本确定。
乘势而上。2019年,《徐霞客游记》中的《游天台山日记》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入新编高一语文教材“学习提示”栏目。2020年初,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语文读本》正式收录《游天台山日记》。我们与发行、营销部门密切合作,在2020年6月前出版该书。“少年读徐霞客游记”出版后,很快实现重印,也获得了很多奖项。可见,好的选题思路必须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求,它必然是在社会高质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释放出来的。扎根时代,表现时代精神,这就是编辑出版所要遵循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拓展延伸。“少年读徐霞客游记”的成功,激活了编辑团队的创造力。我们以讲读地理文化的儿童读物为对象,进一步开展调研,寻找延伸产品线的选题。中国的地理文化典籍,绕不开《山海经》。古往进来,人们大多认为它是“神怪之书”,使它尽管在少年儿童读者中认知度较高,但在转化为儿童读物的过程中没有摆脱神话的束缚。编辑团队认真研究市场上销售较好的以“山海经”为关键词的图书,决定将其纳入“人文地理”产品线,采用多元视角,讲述其中蕴含的地理、神话、考古知识。同样由刘兴诗创作,“少年读山海经”应运而生。
“少年读山海经”上市后1个月便实现重印,截至目前已累计印刷十几万册。该系列先后入选多个榜单。随着营销活动的不断开展,“少年读山海经”2022年依然是青岛社童书板块的拳头产品。
“少年读徐霞客游记”和“少年读山海经”的选题设计、操作模式、营销方式一定程度上都受益于它所开创的文化基因。在“少年读”品牌的带动下,历史、文学、哲学、人文地理等子品牌的创设,是丰富产品群、做强做大“少年读”产品线的必然要求。近年,青岛社陆续推出了“少年读中国哲学”“少年读三国”等,使该系列的板块设计、产品架构进一步清晰,市场定位更加明确。与此相呼应,“人文地理”类产品也快速延伸。邀请高端作者解读我国传统地理名著如《水经注》《大唐西域记》等,将纳入我们的出版规划。此外,有关考古、科技、哲学的故事,都从一个方面或者一个领域代表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把这些故事收集、整理、表现好,给少年儿童读者展示生动立体、可亲可敬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刘 强(青岛出版社低幼图书中心首席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