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徐玲:书写新时代社区书记的意义和价值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李 馨  2021年12月21日17:36

从二胎家庭到民工返乡潮,儿童文学作家徐玲总是能够创造一个个温情而颇具深度的儿童故事,来探讨、回答这些牵动人心的社会问题,她的最新长篇小说《长大后我想成为你》也不例外。这部作品从小学生李牧远的视角出发,讲述在爸爸李抒恒从机关单位转到社区担任社区书记后,自己的生活变化和心路历程。从委屈、不解、愤怒,再到理解,同情,进而达成“长大后我想成为你”的强烈认同,在李牧远对父亲一系列情感变化过程中,少年的艰难成长、新时代社区书记的忙碌身影和日渐向好的社区风貌在读者眼前缓缓展开。

小说开始即是一个告别场景,也是一种变动的生活开始。李牧远的妈妈要远赴边疆支教,爸爸要从机关单位下到社区基层,李牧远自己要开始一个新的学期,也是小学的最后阶段。一个个疑惑和挑战摆在李牧远眼前:爸爸的工作调动是不是因为犯错误了?新学期的计划应该是什么样的?和同学和好朋友相处时,怎样才是合适的方式?

在诸多的生活变动中,爸爸的工作调动是李牧远最不能接受的。从众人羡慕的机关单位,下到普遍被视为“低端社区”的华府新村主管工作,李牧远不能相信这是父亲自主的选择,而倾向于认为父亲可能是犯错误了。

父亲为社区工作早出晚归,总是疲惫不已。母亲不在身边,父亲忙于工作,本就调皮的李牧远在学校生活中有些迷失。和同学吵架,偷偷用奶奶的手机玩游戏,不及时完成妈妈布置的复习作业,即使知道许多事是自己错了,也不肯开口道歉,而新学期的计划更是因为自己的茫然而迟迟不能完成。一个个成长危机围绕着李牧远。

在李牧远迷茫之际,父亲默默地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一点点感染着他。社区风貌和居民素质的日新月异,居民和亲友的满意赞扬,让李牧远不断耳闻目睹父亲的积极作为和取得的成绩,偏见的坚冰逐渐松解、融化,李牧远开始相信,父亲的确不是“被贬”了,而是把自己充沛的精力献给了更有价值的工作。尽管带着一些“我爸爸成了大家的爸爸”的失落感,但是面对父亲的疲惫,李牧远感到的不再是不解,而是敬佩和心疼。

生活中最大的疑惑得到解答,李牧远迅速地成长。他发现了同桌藏在唠叨背后的好意,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勇敢而真诚地道歉,学会了安慰他人的痛苦,从妈妈讲的失学儿童的故事里意识到自己当下生活的幸福之处,并郑重写下学期计划,开始好好学习。李牧远和他一直默默守护的小小香橼树一样,日渐长成了一棵大树。

七月一日,正当李牧远和同学一起参观社区居民学习成果展,并通过合唱献上对时代的礼赞时,父亲却因忙于社区工作,疲惫过度而导致心肌梗塞。病房里,父亲紧闭双眼,而他总是随身穿着的、绣着红海棠的志愿服,也静静地放在一边。李牧远在一瞬间长大了,父亲无数次强调过的担当和责任,红海棠标志着的红色基因,在李牧远身上萌芽了,苏醒了。李牧远对父亲的爱与敬,全部化成了强烈的冲动——“长大后我想成为你”!

成长是儿童文学永恒的主题,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李牧远这个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儿童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之处还不止于此,小说借用儿童的目光,塑造了一个“新时代”的社区书记光辉而又切实可感的形象。在经典侦探作品福尔摩斯探案集中,华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和福尔摩斯产生对话,以便在对话中向读者解释案情。而在这部小说中,借用儿童文学独有的优势,李牧远也承担了帮助读者理解社区书记的重要叙事功能。

如果说社区书记“为大家”的工作,借用其他视角也不难了解,那么在“小家”中的形象,则只有李牧远才能看到。借用李牧远的眼睛,读者看到了这位社区书记在家时体现出的疲惫和脆弱,看到了这个社区书记也是一个普通人:爱吃贪睡,也绝不严厉刻板。这一切使李抒恒的形象更加生动自然,亲切可感。

李牧远在和父亲的日常交流中日渐懂得了父亲的辛劳和价值。读者则借助李牧远的视野和成长故事,明白了在新时代做一个社区书记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因此,这部小说不只是一部面向孩子的儿童成长小说,更是一部可以给更大范围的读者深刻启发的教育小说。

社区书记李抒恒之外,许多人和事都发人深省、给人安慰。在支教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妈妈,在多种渠道帮助下得以重新返校的边疆失学儿童,在社区书记带领下在社区提供的完备设施中重新发挥专长、安度晚年的退休老人们,在爸爸妈妈和奶奶的教育中日渐懂事成长的李牧远……这一个个充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人物形象,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图景最好的说明。而李牧远家中摇曳着的红海棠,李抒恒志愿服胸前的红海棠标志,则是新时代精神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