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擦亮纪念碑上的英名 ——试论党史题材话剧创作中的英雄人物 
来源:文艺报 | 宋宝珍  2021年10月18日08:12
关键词:党史题材话剧

《三湾,那一夜》

一个世纪的风雨征程,无数共产党员们的奋斗牺牲,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光辉史册。诗人臧克家写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南湖岸边的誓言、湘江之畔的悼念、井冈山下的静默、宝塔山下的凝望、天安门前的深情……人民没有忘记,历史终将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人、那些舍生取义的人,他们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是巍然矗立的民族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一系列以英雄模范人物为原型创作的舞台艺术作品在全国各地相继上演,这些戏剧本着知所从来、思所将往的创作姿态,回望历史,让那些魂归大地的身影以艺术的方式伫立在人们的面前,让那些纪念碑上的英名传颂在今人的口中,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汇集起一批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和工农大众,他们志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正如瞿秋白所言,“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早期共产党领袖李大钊抱着“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决心投身革命,被捕后慨然走向绞刑架。共产党人夏明翰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绝笔,为了理想信念,他们一家五口投身革命,先后牺牲。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没有先烈们的英勇斗争,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成功。因此,抚今追昔,表现峥嵘岁月的革命斗争历程,塑造革命先驱的光辉形象,成为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以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历史事件为素材的话剧中,有江西省话剧院的《支部建在连上》、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三湾,那一夜》等。这两部剧取材一致,艺术表现各具特色,都以浓墨重彩表现了革命的危机关头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当时,工农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残酷打击下,被迫到井冈山上打游击,战场失利、军心涣散,“红旗能打多久”成为人们普遍的心理焦虑。毛泽东发现,凡是官兵团结、打仗英勇的连队,都因为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因此,他在三湾主持了部队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当成一条铁律,以此为核心完成部队建制。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从那时起,每当遇到困难和危险,“我是党员,我先上”就成为了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的请战书,在抗日战争摧毁敌人暗堡时,在抗美援朝攻占敌人高地时,在抗洪抢险即将崩塌的堤岸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危重病房里,“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最朴实、最坚决、最勇敢的语言。

贵州省话剧团演出的《雄关漫道》表现的是红军长征时期的艰苦岁月,它原来的名字就叫做《从湘江到遵义》。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对共产党的红色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围剿”,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行至湘江时,战斗异常惨烈,红军死伤严重,鲜血染红了江面,以致当地的老百姓说,“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在生死存亡关头,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的毛泽东五内如焚,他以战略家的眼光、军事家的果断,化危为机、夺取胜利。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人一致拥护毛泽东的主张。党中央带领红军辗转迂回,甩开敌人,走出死亡之地,开始大踏步前进。除外,该剧还成功塑造了博古、李德、林彪、彭德怀、刘伯承等重要历史人物,多场面、多声部、多时空地展现了革命历史的雄浑壮阔。

在共和国的纪念碑上,有很多为了理想舍生忘死的共产党员的英名,他们用生命履行“永不叛党”的入党誓言。南京市话剧团演出的《雨花台》表现的是极端情境下的舍生取义。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当敌人的“自白书”摆在面前,保持对党的忠诚就等于亲手签署了自己的死亡令。恽代英、许包野、施滉、冷少农、袁咨桐等共产党员被关押,遭毒打,但是他们宁可壮烈地死,决不苟且地生。剧中,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曾经获得德国奥地利两国哲学博士的许包野就义前对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曾经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教授施滉说:“你我付出一人之生命,或许就将新中国的诞生提前了一个小时,万千同仁付出生命,则理想之国,近在咫尺。这美好的一天,就留给后人吧!”这些英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谱写了感天动地的正气歌,表现出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的精神品质。

重庆话剧院演出的《红岩魂》表现了1949年蒋介石政权败走台湾之前,对关押在重庆监狱的共产党人的残酷打击和疯狂杀戮。面对死亡,革命者英勇不屈、大义凛然,此剧塑造了刘国鋕、陈然、江姐、王朴等一批革命烈士的光辉形象,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酷刑折磨,他们以“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坚毅,宁可自我牺牲,也要坚定维护党的利益,保护革命同志。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狱中的共产党员们满怀深情绣红旗,表达对未来新世界的向往和祝福,可是他们为之奋斗的新世界于他们则是无缘得见,他们含笑走向刑场,倒在黎明前的暗夜里。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一些戏剧表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他们将个体生命融入到民族发展、强盛的伟大事业之中。比如《谷文昌》中的主人公谷文昌,20世纪50年代在福建东山任县委书记,这是一个黄沙弥漫、经济困难的地方,他下决心要治沙,他说,“我要是治不了沙子,就让沙子把我埋了!”他带领当地百姓找水源,种树木,治黄沙,建堤坝,奔富裕,把贫穷落后的渔村改造成了风景如画的人间乐园。如今当地老百姓每逢春节都沿袭一个习俗:先拜谷公,后祭祖宗。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在太行山上开凿的一条水渠,话剧《红旗渠》讲述了县委书记杨贵带领农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山修渠的故事。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前提下,河南农民靠着钢钎和锄头奋战10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70多公里的人工天渠,将漳河水引入林县,解决了农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浇灌问题。剧中青年农民表达爱情的方式简单、质朴,姑娘送给小伙子一副垫肩,要他扛石头时护住身体;小伙子回赠给姑娘的是自己省下来的半块窝头。他们憧憬着家乡有了水,他们未来的生活很美,可是小伙子被落石砸死,爱情梦碎。杨贵向乡亲们赔罪,小伙子的母亲却说,你不是本地人,你来这里修渠,图啥呢?你有恩于我们!儿子是为了让乡亲们都喝上干净的水,他死得值。中国的老百姓不相信花里胡哨的大道理,他们最讲实际,最通情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演出中,还有很多以英模人物为主人公的戏剧,如《干字碑》里为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活活把自己累死的村支书毛丰美,《今夜星辰》里在飞机失事时与助手用生命保护资料的“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柳青》里为了写出农民的《创业史》在农村生活了14年的县委副书记柳青等,他们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实有其人,真实存在。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不会忘记他们的不朽功勋,我们活着,是为了确证他们的爱情和生命,是为了继续履行他们为之奋斗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