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网络文学中的现实经验与知识支撑
来源:文艺报 | 桫椤  2021年08月24日11:44

因为做评论还是接触作品多,跟几位作者尤其和网站的同志们并不熟悉,但通过发言了解了大家。现在网络文学的遴选机制还是非常畅通的,如果真是好作品,是不会被埋没的。刚才发言的有《心照日月》的作者,这个作品面世时在网上的流量并不是很大,但我们从三四百部作品里把它捞出来,后来得到了更多读者的认可。刚才有老师说到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写作的问题,这个作品里面就有现实主义的品质,在一个法治化建设的环境里塑造典型法官的形象。

互联网刚刚流行的时候有一个观点,说互联网是独立于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之外虚拟的第三世界。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慢慢发现,这个虚拟世界的现实属性很强,里面有很多现实的东西;进而我们发现网络世界基本上是现实世界的映照,是现实投射到网络空间中了;虽然摸不着,但是可以看到、可以感受到,这种表现是多方面的,文学只是其中一个点。

在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上谈论网络文学与时代和建党主题的关系,从大家发言中能感受到作家和平台对社会、对时代、对网络文学的责任感以及发展网络文学的拳拳之心。网络文学之所以有现在这样繁荣的局面,是因为长期以来有一群像我们这样对网络文学有热情、有激情的从业者,是大家把它推到了这个高度。通过这次建党百年·百家网站·百部精品的评选,我几乎把征集到的这类题材的作品都过了一遍手。这些作品在反映党的历史、反映党领导下的中国百年以来的社会变迁,有些作品用网络文学特有的技巧对现实经验做文学的反映、升华和阐释,对党的丰功伟绩做文学阐释。评选过程中对百部作品形成导向性的价值传播,显示的是网络文学对社会的责任担当。

网络文学的作者来自各行各业,绝大部分是兼职的,但这无损于其身份和写作的有效性。而在传统文学中,“作家”仿佛是特指一个职业,而且好像只有“专业作家”才是作家。不同行业的人从事写作,意味着网络文学的知识来源比传统文学要丰富得多。从支撑文学的知识结构上来说,这么多职业的人还写不过一个“职业”的人吗?这个是可以商榷的。

虽然传播知识并不是文学的主要功能,但在我看来,知识在文学中至关重要。为什么网络小说好看?刚才何平教授讲到了关于知识的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出现了文学的“黄金时代”,大家都去读小说,就是在这之前我们的生活是封闭的,我们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渠道是有限的,文学带来了新知识,给读者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有一阵子旅游杂志特别火,现在一些地理类杂志也卖得好,因为我们都盼着从这上面了解我们没有去过的世界。现在互联网诞生了,获得知识的渠道并不缺,百度上都可以解决,尽管有些并不完全准确,但对非大众来讲是够用的。知识不能以本来面目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文学把它转化成支撑情感的东西进入到头脑里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才会对这个东西更感兴趣,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进入到网络文学创作中,这是网络文学能够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如果都是农民写、都是医生写,单一题材读者必然会少,但各个行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几乎都能够在网络文学中找到对应题材的作品。

文学创作不只是把某种类别的知识当作题材呈现在纸面上,有要通过创作表现的东西。我们通过叙事技巧来突出想表达的那一点。写“非遗”作品,所有的叙事元素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写,其实客观世界中并不是这样的,因此它是一种变形,是对客观世界的变形。叙事是有建构性的,要通过叙事在作品中建立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在现实中并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着的形态。叙事的重要性就在这里,在有些领域中,西方对我们有偏见。这恐怕跟我们自己的叙事没有建立好有关系,我们的力量还没有达到用我们的叙事把西方有偏见的叙事推翻。所以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叙事讲好中国故事,让西方真正了解我们的情况。所以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创作不是把现实的材料、把技术参数和资料堆砌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在里面呈现叙事的建构。

当然,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小说主要是类型化叙事。尽管这样,也不是都用同一种办法来处理同一个题材情节、呈现同一种主题追求。当网络文学面对现实的时候,仍然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这其中也体现在以丰富的社会生活为知识建立起来的不同世界观架构上。同质化现象被作为网络文学的缺点而存在,但这并不只存在于网络叙事中。有人说网络文学写的是欲望世界、传统文学呈现的是精神世界,然后说低级的欲望世界是单调的、高级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我是不大同意这种说法的,假如欲望真是低级的重复,而人与人的精神活动同样没有太大的差别。传统文学写精神世界的时候,不同人的爱恨情仇、自尊与自卑又能有多大差别呢?我们需要理解的是,进入后现代社会,客观世界的丰富程度远大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复杂状况。这也是催生网络文学繁荣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发生学上看,传统小说与网络小说怎样彰显自我、怎样突出主体意识,对恋爱的喜悦与失恋的痛苦的感受,两类写法中的不同人物之间的体验并无截然不同的差异,但支撑它们的现实经验显然是不同的。所以也要辩证地看待网络文学的同质化问题。

这些作品无论是对题材还是对表达方式的选择上,都表现出清晰的文体意识,知道怎样把这个作品写得更吸引人,在吸引人的基础上怎么更能体现作者的想法。有了这个基础,相信作家们的创作会更好,我们也期待网络文学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