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付秀莹:生活的哺育 时代的馈赠
来源:文艺报 | 付秀莹  2021年07月28日09:19
关键词:付秀莹

有一年回乡,正是新春。在村里闲转,村口飘扬着红红的党旗,家家门上贴着红红的春联。东家是“党事民事千秋事,家兴国兴万事兴”,西家是“政策英明开盛世,党风纯正惠民心”。我久久立在门前,被这朴素真挚的民间情感深深打动。我故乡的街坊邻居,我挚爱的父老乡亲,他们心明眼亮,他们洞若观火。而我,向来以为他们是迟钝而拙于表达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百年来,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得民心、顺民意的大道,走出了一条为人民利益、人民福祉奋斗不止的正途。日月山河,春风浩荡。正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这朴实心意、由衷热爱、深沉情感,映照出民心所向、民心所指,映照出百年来我们党创造的辉煌成就和丰功伟绩。新时代的号角嘹亮,新时代的红旗飘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青年作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为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所深深打动,为我们沸腾的时代生活深深感染,为我们奔涌勃发的时代精神深深激励。

现在想来,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陌上》的创作动机皆源于此。大约更像是某种隐喻,或者象征。在我走到人生中途,踏进不惑之年的时候,在我走过漫长的夜路、终于触摸到晨曦的微光的时候,经验与情感的容器终于被慢慢胀破,文学艺术的根芽破土而生。这是生活的哺育和滋养吧,抑或更是时代的眷顾与馈赠?

算起来,我的成长历程几乎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同行。上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小村庄。童年记忆中,故乡的草木庄稼、月光与蝉鸣,永远是那么温暖明亮,亲切动人。我庆幸自己是作家,可以用手中的笔,写下我深情眷恋的故乡,写下时代巨变中故乡大地上的一切。无数次,我沿着文字中的乡间小路,回到故乡,回到家园,寻找精神的栖息之地。这么多年,我写得最多的是短篇小说。在我的小说中,我试图构建一个叫作“芳村”的文学世界。我在写作的惯性下顺利滑行,如鱼在水中。然而,我的内心为什么如此辗转难安?

每当我回到故乡,看到那片土地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平凡的人民,看到我的村庄在时代洪流中的沧桑巨变,看到新时代乡土大地上风起云涌、气象万千的蓬勃图景,我总是感到心绪难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郑重宣告。这饱含深情的肺腑之言,一语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道出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水乳交融与血肉相连。新时代,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乡土中国正在经历着历史巨变,更为复杂、更为丰富、更为辽阔而深邃的生活就在眼前,就在身边。我认真谛听着,仔细观察着,悉心体味着,反复吟咏着。血脉偾张,内心翻滚。我渴望像无数前辈作家艺术家一样,在历史主体中确认艺术主体,在时代巨潮中张扬梦想的风帆。我渴望积极投身于时代激流深处,把个体的艺术理想汇入壮丽的时代主题,把自我的价值实现与我们党的宏伟事业水乳交融。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写《陌上》时候的心境,内心汹涌,而激情如沸。窗外,是夜晚的京城,幽深而安静。而故乡,我的芳村,她在千里之外,向我发出急切的诚恳的召唤。我像一只困兽,在斗室里走来走去。灵感的鞭子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心头,催促我、怂恿我、激发我、照亮我。键盘在跳跃,敲字的速度赶不上激情的奔涌,语言、细节、人物在纸上扑面而来,灵感在幽暗处闪闪发亮。在《陌上》里,我想写下新时代背景下新的乡土,写下那些在大地上认真生活着的人民,他们微茫的心事、悠长的叹息。他们嘴角的微笑,大约也是时代嘴角的微笑;他们的泪水,恐怕也饱含着时代生活的苦辣酸甜、万千滋味。我想代他们发出内心真实的呼喊,勾勒出他们在生活激流中奋勇前行的身姿。

那些辛勤创作的夜晚,于我是那么平凡,又那么不凡。我是在多年之后,才开始重新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震惊于当年那种如痴如狂的创作激情,震惊于当时那种强悍的抒发与表达的欲望。那应该是一种朴素的历史冲动,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的时代豪情。作为作家,我何其有幸,生逢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历史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以艺术的方式去参与、去见证、去叙述、去建构,如何用诚实的书写记录和描摹这伟大的崭新的时代,为时代精神赋形赋彩,为时代新人立传立言,这是一代作家的艺术责任,也是一代作家的历史使命。

如果说《陌上》是出于一个作家对时代生活的艺术敏感——新时代的呼吸吐纳之声是如此鲜活有力——那么《他乡》应该是一次对自我的超越和挑战。2019年《他乡》出版,恰逢新中国70年华诞。我不敢说,这是一个生在党旗下、伴随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写作者献给祖国母亲的微薄的礼物。然而,在我内心深处,一直珍藏着这样一个隐秘的愿望。我想写出一代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跌宕,写出她们从乡村到城市、从故乡到他乡,一路辗转的精神成长史,写出家与国、个体与时代之间丰富复杂、极具张力的关系。坦率地说,我想通过女主人公翟小梨,对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对我们身处的时代,对我们亲爱的祖国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喟,或者情深意切的低唱。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的“人民”,正是我们党的初心所在,是我们党的使命所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至上”铭刻心头,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始终坚持书写人民的伟大生活实践,讴歌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正是千千万万平凡的人民,蕴藏着极不平凡的强韧精神和伟大力量,蕴藏着创造历史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作为新时代青年作家,我渴望到生活的激流中去,到火热的时代现场去,到沸腾的人群中去。在时代的波澜壮阔中发现生活的真谛,在现实的纷繁复杂中辨认真实的历史表情。我渴望为祖国大地上平凡而伟大的人民高声歌唱,为他们所创造的伟大实践而奋笔疾书。

多少个喧嚣的早晨,或者落雨的黄昏,在城市的街道上,在乡村的田舍边,在飞驰的高铁上,在飞机的舷窗下,我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故乡村庄那红红的党旗、红红的春联,想起那些朴实诚恳的句子,如此直白,如此真挚。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而纷繁丰富的新时代,将会给予我们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