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文学书写 ——颜同林对谈欧阳黔森
来源:中国民族报 |   2021年07月21日11:17

近日,长篇报告文学《江山如此多娇》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系中国作家协会庆祝建党百年系列研讨会之一。《江山如此多娇》情思饱满、大气磅礴,书写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贵州所走过的奋斗之路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以文学见证时代,报告文学无疑是一个时代的真切回响。为深入了解《江山如此多娇》这部作品,本刊编辑部特邀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颜同林与该书作者、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对谈,以期从作品背后的故事及其文化蕴涵出发,共同探讨当代报告文学的创作潜力与使命担当,以及贵州文艺创作的发展方向。

“在这场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伟大实践中,作家绝对不能失声、缺席”

颜同林:正如图书的封面所见,《江山如此多娇》既属于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向人民报告——中国脱贫攻坚报告文学丛书”,也是中国作家协会“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作品之一,这三条信息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全国同类报告文学的水平和风向。作品入选这三个方阵,从不同层面也涉及您的创作背景、初衷与缘起,请您讲述一下从创作到出版背后的故事。

欧阳黔森:贵州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乌蒙山区、武陵山区都在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从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贵州省9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人如期完成易地搬迁任务,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可以说均为全国之最。

在这场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伟大实践中,作家绝对不能失声、缺席。这几年,我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与老百姓们促膝谈心,从他们一张张笑脸中,真切感受到党中央的政策和精准扶贫思想深入人心。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些英雄就是那些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千百万党员干部。

长年在脱贫攻坚一线采访,感动和震撼无处不在。我看见,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党旗在飘扬;我听见贫困户由衷地说,辛苦了共产党,幸福了老百姓;我见证了扶贫干部的誓言:我们的辛苦指数,就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正是因为这些直接撞击我的胸口,使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的对象,方才有了动心用情的记录和书写。

颜同林:您深入贵州基层,广泛开展调研、访谈,真正在脱贫攻坚历史现场写真故事、真扶贫,作品也因此呈现出强烈的现场感与历史感。同时,作品中不乏用数据说话,用事实作证,特别是从不同阶段的数据中,能真正看出变化。您如何做到多事实、多数据与作品文学性的平衡呢?

欧阳黔森:报告文学作家一般很不愿意运用数据,大家普遍认为,数据用多了,文章会枯燥乏味,但数据同时也具有说服力,关键在于你如何运用。我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第一线海量地采访人物、采访事件,并追寻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当中,恰当地用数据说话。从资料当中摘取的数据,是不可能鲜活的。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绝不用别人提供的资料和数据,我必须眼见为实。只有从鲜活的故事中提炼出的数据,才会既增强文章的现场感、真实感,同时还支撑了所涉及问题解决的可靠性。

比如电视连续剧《花繁叶茂》虽然是根据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改编的,但播出时在同时段收视率排名第一,在年轻人为主的视频网站上,评分也有9.4分。可以说,一部反映脱贫攻坚主题的作品,获得这样的收视率,无疑是其中鲜活动人的故事感染了观众。

“要写好一篇报告文学,必须用心、用情、用功”

颜同林:面对脱贫攻坚中的复杂局面,您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精选典型区域、人物和事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扩展。可以说,全书在空间上俯瞰了贵州的城与乡、过去与现在,凸显了脱贫攻坚战中的“贵州模式”和“贵州样板”。您认为,对于时代大主题的书写,要怎样选择合适的切口呢?

欧阳黔森:就这个问题,我想借用北京大学陈晓明教授对《江山如此多娇》这部作品的看法来回答——“大题小作、大道至简、大局有序、大情显实”。他认为这部作品有大主题、大道理、大情怀,同时也是写实的。报告文学本来是以叙事为主,但也要在叙事中写情,而这种“情”是用事实来描写、用现场感来表现的。

创作这部报告文学,我用了4年时间,严格遵循“眼见为实”的创作原则,可以说,我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字,都是真实的。我相信,这也正是作品大主题、大道理、大情怀的来源。

颜同林: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家们充分发挥报告文学的文体优势,真实、广阔、多维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讲好中国脱贫故事、塑造时代新人、描绘农村变革等方面大展身手。您原来主要是写小说、散文、诗歌,并从事影视剧创作的,近年来也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是什么原因让您“跨界”创作?您如何驾驭报告文学这一文体,并在脱贫攻坚主题上有了突破?

欧阳黔森:报告文学这一文学表达样式,在反映现实生活上,有着它独特的优势。它的特点是非虚构,强调真实性、现实性、当代性、文学性。前些年,我大多从事虚构类文艺创作,对于非虚构作品的创作,我是非常谨慎的,不敢轻易入手。这几年,我开始报告文学的创作,主要因为目睹了在这场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中,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党员干部们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始终感动着我。可以说,每一次采访,就是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在我看来,要写好一篇报告文学,必须用心、用情、用功。如果一个作家不深入生活,不扎根人民,不到田间地头,就创作不出一部好的报告文学作品。换句话说,不到一线去,怎么能感受到那些动人的故事?一个作家,如果你自己都不感动,你的作品如何能感动人?

“人民是文艺作品最好的裁判员,文艺创作必须双脚踩在大地上”

颜同林:《江山如此多娇》无论从作品主题还是创作方式上,都扣准新时代文艺的主旨,展现了文艺工作者的时代精神和光荣使命。归结到一句话,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文艺创作导向。您如何理解这一历史使命?

欧阳黔森:人民是文艺作品最好的裁判员,文艺是否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传之有方”,关键是看能否经受住人民的检验。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新时代每一个作家必须遵循的准则。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时代精神,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颜同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全国各地现今正呈现一片火热的乡村振兴图景,贵州也是如此,乡村旅游、红色文化等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面对不同的时代风貌,文艺工作者应如何扛起书写时代的历史使命?未来您将如何继续引领贵州文艺创作?

欧阳黔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这里的中华文化,就包括贵州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既是文化软实力、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尤其在时下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阶段,更应发挥文化赋魂的作用。所以,作为文艺战线上的战士,我们要紧贴时代脉搏、增强精神力量、抒写时代之声,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奋发有为。

文艺创作必须深入下去,只有双脚踩在大地上,才能出精品力作。未来在贵州文艺实践中,我们将积极推动文艺“沉下去”,组织文艺工作者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送欢乐下基层”等主题实践活动和文艺志愿服务,建立完善创作采风、服务基层常态化机制。同时,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切感受中国人民追梦、筑梦的火热实践,从中汲取营养、锤炼品格,深化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真正把理论修炼和实践锻炼落到实处。

总之,我们要积极把创作出的优秀文艺作品呈现给人民,把最好的精神粮食奉献给人民,进一步提高文化供给质量,讲好中国故事、贵州故事、人民群众的幸福故事。

(本文由文静、余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