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抗疫诗歌中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来源:文艺报 | 唐恬(瑶族)  2021年07月05日11:22
关键词:抗疫诗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广大诗人纷纷以笔为援,用诗歌为抗疫斗争鼓与呼。数以千计的诗人,奉献了自己的抗疫诗作。全国几十家报刊,推出了抗疫诗歌专辑、专版。这些抗疫诗作热情讴歌勇敢“逆行”、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讴歌全国上下同心抗击疫情的团结精神。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品质,是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思维方式。“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对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充分显示了增强忧患意识是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前提。广大诗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内容创作出振奋人心的抗疫主题诗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有的诗作表达了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忧患意识,呼吁大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形象地表达了全人类站在一起、共同抗击疫情的共同体理念。

首先来说生态意识。在一般的语境中,生态诗歌往往表现为“在大自然中诗意地栖居”、“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主题,读来让人向往。如古代诗人陶渊明、王维的田园牧歌式的诗歌、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创作等。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的生态意识进一步加强。诗人们把关注的目光纷纷投向了对生态意识的呼唤,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例如,诗人唐德亮近200行的长诗《伸出你的手,拯救我们的地球》就是一首颇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诗作。在这首长诗中,诗人用悲怆深沉的笔触揭示了自然生态对人类的重要性,引发读者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思考。陆健、蒋德明等人的诗作,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的生态观念与忧思。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在疫情期间,全世界各个国家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同战胜疫情,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诗人们纷纷通过抗疫诗歌的创作,表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例如,诗人华海在《用生命的火焰守护生命》一诗中提出,无论是个人、民族还是国家,都应该“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没有漏洞的防线”,这道无懈可击的防线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确,面对世界性共同的难题,全人类必须携手同心,共渡难关。

优秀的抗疫诗歌在艺术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一是视野宏大,气势磅礴。诗人们站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二是结构上穿越时空,想象奇特。特别是那些长诗作品,打通古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放得开,又收得拢。当然,这些特点都是在各具特色的诗歌语言中呈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