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陆地与《广西文学》的创刊
来源:文艺报 | 李北京  2021年07月05日11:14
关键词:《广西文学》

《广西文艺》(《广西文学》前身)创刊于1951年6月,但陆地与《广西文艺》的关系却要从《广西文艺》的筹备说起。1950年6月,广西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以下简称“文联筹委会”)成立,创办文联筹委会的机关刊物也就提上了日程。但刊物的创办需要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各项工作的筹备,并非一蹴而就。1950年10月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文联筹委会只好先在《广西日报》开辟专栏创办《文艺旬刊》,由广西宣传部负责文联筹委会具体事务的陆地担任主编。陆地彼时虽人在宣传部,但主编并非挂名,不仅身体力行地撰稿表示支持,而且认真地撰写了发刊词。

发刊词对于刊物而言,无疑具有着宣言性质,且看“宣言”对《文艺旬刊》的定位:“我们在这里发刊《文艺旬刊》,当作广西省文联筹委会的机关刊物。趁着今天国庆第一周年,我们发表了创刊号,这表示我们的庆祝,也意味着我们文艺工作者在此以无比的欢欣迎接新的历史阶段所给予的光荣任务……对这份刊物的要求,必须使它在地方性、群众性、通俗性三方面显示其特点。”

在发刊词中,陆地不仅明确了《文艺旬刊》是广西省文联筹委会的机关刊物,还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地方性、群众性、通俗性”,稍后成了《广西文艺》创刊时的方针。而编辑方针的相似、刊载内容的相近,某种程度上也让《广西文艺》和《文艺旬刊》具有了一脉相承性。那么二者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不妨看两则消息,一则《约稿》,刊载于《文艺旬刊》第三期,这则《约稿》,明确《文艺旬刊》“为一综合性的文艺刊物”;另一则《广西省文联为出版“广西文艺”征稿启事》,刊载于《文艺旬刊》第六期(原刊误标为第五期),明确《广西文艺》是“文艺综合杂志”,也就是说,二者性质相同。值得注意的还有两则启事,一则《省文联筹备会暨本刊征求文艺通讯员启事》,刊载于《文艺旬刊》第五期;一则《本刊征求文艺通讯员启事》,刊载于《广西文艺》创刊号封底。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除后者比前者加了一条“勿寄私人”和来稿邮寄名称稍异(一个寄至“广西省文联筹备会或广西日报转文艺旬刊编委会”;一个寄至“广西省文联筹委会《广西文艺》”)外,两则启事竟一字不差。需要说明的是,《广西文艺》创刊时,《文艺旬刊》已停刊,换句话说,创刊的《广西文艺》几乎照搬了已经停刊的《文艺旬刊》中的启事,其中的微妙值得玩味。启事间的微妙,加上同属文联筹委会的机关刊物、性质的相同、编辑方针的相似、刊载内容的相近和时间的先后(《文艺旬刊》出至第九期,于1950年12月12日停刊,《广西文艺》原计划1951年1月创刊,后因故延至1951年6月),我们有理由把《文艺旬刊》视为《广西文艺》的前身或试刊,只是鉴于《文艺旬刊》有期刊之名却无期刊之实,似乎把《文艺旬刊》当作《广西文艺》的试刊更为合适。

按照惯例,试刊过后,就要正式创刊了。从《广西文艺》原计划创刊时间紧随《文艺旬刊》停刊之后看,或许已有此意。而从试刊到正式创刊的过渡,陆地仍然是绕不过的人物。1950年11月,陆地被推为文联筹委会副主任,兼出版部长,具体负责刊物的出版事宜。只是年底,下乡任务下达,陆地和胡明树、陈更新等人都下了乡,《广西文艺》的出版只好延期。尽管如此,陆地依然心系《广西文艺》的出版,日记中多次记载。如1951年2月4日记道:“去找文联陈闲谈工作。以为省文联现在的工作首要是把《广西文艺》办起来,让它真正能够成为地方性和通俗性的刊物。”5月10日又写道:“胡明树来了,同他扯《广西文艺》的出版问题。”5月15日则记有:“晚上,胡明树来谈《广西文艺》创刊号的内容。”由此,不难看出,陆地在《广西文艺》创刊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筹建作用。

如果说陆地是《广西文艺》创刊的推动者和筹建者的话,那么创刊之后,尤其“十七年”时期,陆地之于《广西文艺》的角色或许可以用三个词概括:指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先说指导者。指导者首先和陆地的身份有关,“十七年”时期,陆地先后担任广西省委宣传部副秘书长和秘书长、广西省委文教部副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主席(兼职)等。这一时期,陆地大部分时间担任宣传部领导职务,而宣传部又直接领导文联,加之陆地本是文艺中人,对文艺界熟悉,而且又从解放区来,因而指导《广西文艺》,对于陆地而言是分内之事,义不容辞。所以,在陆地日记中会看到大量和《广西文艺》有关的“来访”和“汇报”。当然,某种意义上,指导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参与。

陆地对《广西文艺》的参与,小到稿件的审读、把关,大到刊物的复刊。不妨以1953年《广西文艺》的复刊为例。1953年全国文艺界整风学习,各地文艺期刊纷纷按照“少而精”的原则整顿、停刊,在此大背景之下,加上自身编辑力量薄弱和来稿水平低,《广西文艺》改为《广西文艺丛刊》。只是不知何故,《广西文艺丛刊》迟迟不见出版,倒是1953年年底,《广西文艺》复刊了。其中《复刊的话》(见《广西文艺》1953年12月复刊特大号)对于《广西文艺》复刊的来龙去脉作了交代,对于梳理《广西文艺》的历史无疑具有可贵的史料价值,而《复刊的话》正是出自陆地手笔。

陆地对《广西文艺》的支持无疑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写稿。准确地说,是给稿,因为以陆地当时的名气和地位,约稿居多,尤其小说稿件。如1956年年底,《广西文艺》准备更名《漓江》,小说稿件一时难寻,编辑邓燕林只好求助于陆地。后来,编辑徐君慧还专门跑到武鸣索稿,陆地在日记中记道:“《漓江》刊物编辑徐君慧特地从南宁跑来找我索取《美丽的南方》稿子拿去发表,为支持他们,只好让他拿去了。”于是,才有了《漓江》创刊号上的小说《冬天》(《美丽的南方》开头)。正是《广西文艺》编辑的这种努力,陆地许多重要的作品如《美丽的南方》(原是作家出版社的约稿)、《故人》(原为《人民文学》的约稿)、《瀑布》(当时中国青年出版社也在约着稿子)等都是先在《广西文艺》(后更名《漓江》《红水河》《广西文学》等)上亮相。陆地不仅自己给稿支持《广西文艺》,还为它介绍重要稿源,比如秦兆阳。1958年,秦兆阳被打成“右派”,来到广西,时任广西宣传部副部长的陆地立即介绍《广西文艺》主编前去约稿,方才有了小说《一封拾到的信》《两辈人》(出版时改为《大地》)与《广西文艺》的结缘。

陆地和《广西文艺》的关系,当然不止于“十七年”时期。1973年,陆地恢复工作,分管文艺创作,和《广西文艺》重新有了交集。1980年,陆地担任广西文联主席,主管《广西文艺》。其时,恰逢《广西文艺》更名《广西文学》,自然少不了往来。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陆地和《广西文学》的关系又是说不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