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水故事永流传
来源:文艺报 | 吴昌仲(侗族)  2021年07月05日11:20

小时候就知道有个地方叫小水。

当时县里编了一本书,叫《红军长征过通道》,我家旭叔就是编撰者之一,他留了一本在乡下家里,被我据为己有。从此,我枕书而眠,知道了一杆红军秤和一担皮箩的故事、梨子界战斗和马龙碉堡争夺战的故事、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的故事。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红六军团西征小水突围战。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我却没能兑现拜谒之念,后来才借“重走长征路”采风活动之机,怀着深深的崇敬之情,登临小水村大坡界,献上一篮鲜花,在纪念碑前三鞠躬。

再后来,我有幸再次来到小水突围战旧址谒拜,现场聆听村支书李明良讲红军故事,不禁热泪盈眶,几度哽咽。

历史永远铭记那一天:1934年9月15日。

1934年农历八月初七,本应秋高气爽,却处处弥漫着刺鼻的硝烟。正在执行红军长征先遣任务的红六军团,途经小水村时,在大坡界的山脚下,被湘军李觉部的55旅突袭,截为两段,情况危急。红军迅速作出反应,命令52团某排担任掩护,以保证主力部队突围出去。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36名红军战士坚守在三面奇陡、一面临崖的大坡界半山腰上,苦苦支撑近4个小时,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当年红军的老式机枪不好用,打久了枪管会发热烧红,造成卡弹,必须冷却后再打。形势紧迫,红军便请当地村民谭大成担水上山,还从兜里抓了一把铜板递给他,让他赶紧离开子弹乱飞的战场。

敌人仗着人多势众,轮番向大坡界阵地发起猛攻。见久攻不下,敌人赶紧派人侦察地形,发现大坡界的北侧便于偷袭,就兵分两路,经猪婆冲迂回到山后包抄。为了争取主力部队突围转移的更多时间,红军战士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必死决心,与腹背来犯之敌展开周旋,最后只剩下8名红军战士。他们死守阵地,顽强战斗,直到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石头也砸光了。300多名敌人蜂拥着围了上来,步步紧逼,意图活捉他们。红军战士宁死不当俘虏,他们砸烂枪支,整理好衣服和帽子,相互搀扶着,毅然从50多米高的悬崖上纵身跳下。

跳崖的红军八壮士,有六位当场牺牲,两位身负重伤。其中一位摔断了双腿,动弹不得。敌人诱降他,只要如实回答问题就不杀,给他疗伤,还给10块银元当回家的路费。这两位红军战士坚定地说:“我们是共产党员,誓死保守党的秘密。你们开枪吧!”

英雄不留名,青山埋忠骨。

为了继承好红色基因,当地村民将红军战斗过的大坡界山林全部收归集体所有,整体保护起来。1991年,村里的党员、基干民兵和部分群众自带伙食投工投劳,积极参与红军纪念碑的修建。红六军团首长、已年逾八旬的萧克将军为纪念碑题词:“红军精神永存”!

还有很多故事,且陈一二。

上世纪80年代,有关方面到小水及周边村寨调查了解红军长征过通道的相关情况。当问到一位龙姓老人时,他颤抖着身子,突然就跪下了,边哭边连声说:“我有罪,我对共产党、对人民有罪,那天是我带着国民党的军队抄了红军的后路!”原来,当年他是国民党军队的一名上等兵,对本地的山形地貌非常熟悉,在威逼利诱下做了这件遗臭万年的坏事。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仍然给予他很多人性关怀。他没有后代送终,老死之时,村民们买了口棺材体面地将他抬上山。

刘邓大军在湘西南地区剿匪和清除敌对残余时,有村民举报当地集粮队队长贪污了集粮。在接受解放军讯问时,他说:“当年这里打了一仗,死了很多红军,是我用集粮让老百姓把他们给埋了。部队人马踩坏了很多石板路,也是我通过集粮修好的。”解放军一听,认为他为红军做过一些好事,就不再追究,把他放了。

那天,偶遇文物专家少勇兄,他说红六军团西征小水突围战旧址的9个文物点,已于2019年2月28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着手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希望文联和作协组织一次小水采风活动,创作一批文艺精品,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我回答说:好,争取一年去两次,一次定在清明节,一次定在9月15日或农历八月初七,我们一起敬献花篮。

他点头笑笑,掏出手机划拉几下,用微信给我发了一段文字:红六军团西征小水突围战旧址,含八勇士跳崖遗址、小水战斗纪念碑、红军烈士合葬墓、小水突围战指挥所旧址、红军首长行军驻扎旧址、碉堡群、神仙桥、总关桥、接龙桥共9处,占地面积2740平方米。旧址建筑规模宏大、地域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我想,到时,我们会面向纪念碑三鞠躬,然后站在高处,望向炊烟袅袅的村庄,望向春种秋收的田野,望向车来车往的包茂高速公路,望向与天相接的上洞风电场。

大坡界上,苍松深翠;大坡界下,细流清清。我知道,历史的长河,有通道侗乡的小水一滴,更有先烈和勇士们的滴滴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