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报童之声”唱响家国情怀 ——上海木偶剧团原创木偶音乐剧首演在即
  来源:中国艺术报 |   2021年07月05日08:19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当这首耳熟能详的《卖报歌》再次唱响,小报童们清脆的歌声回荡在上海木偶剧团的舞台上,勾起了一代代人对于过去的回忆,也激荡着今天的我们对于时代感召的信心。《报童之声》是上海木偶剧团首次挑战木偶音乐剧的形式,突出艺术性与时代性,全新打造的一部有着本土文化特色和红色基因的海派木偶作品。

原创海派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讲述了1949年临近解放的上海,一群靠卖报维生的流浪孩子,在报童学校年轻的共产党员艾可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革命歌曲和文化知识,走上了革命道路。小报童们不断为地下党递送情报,摸排敌人情况,为迎接上海解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偶”遇音乐剧,唱响主旋律

作为一部红色题材作品,让未成年人在寓教于乐中感悟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了《报童之声》的创作初衷。该剧以木偶表演为主体,期望观众能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红色力量,在革命故事中畅想希望的美好。作品选取了当下喜闻乐见的音乐剧样式,将载歌载舞的艺术表现与木偶表演有机结合。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串联起“妙”之木偶与“趣”之音乐的融合表达,旨在形成艺术表达与观众体验的互动共生。

“偶”遇高科技,传承融创新

近年来,上海木偶剧团在木偶制作和表演上不断迭代出新。制偶团队延续传统技艺,秉承“守正创新,潜心匠造”的海派制作理念,深入研究每个角色的性格及表演特色,设计、制作出可旋转的西瓜头、“会说话”的眉毛、可遮挡的外衣、会伸长的双手等极具性格特征的木偶机关。这无疑在表演中增添了生动、真实的表达,让木偶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真表情”。同时,制作团队不断思考与高科技制作融合的新方法,在这次木偶制作中,部分融合了3D打印技术。柔和的材质及轮廓,让木偶外观更具亲合力。材质以尼龙代替光敏树脂,更加坚固耐损,再配以精美戎装,使木偶像工艺品一样精致耐看。此外,制偶团队还有效推动了设计制作的数字化管理,进行了科技创新与艺术融合的新尝试。

多重元素,探索“掌上艺术”新发展

随着演出形式和制偶技术的升级,全新的表演方式也对木偶剧演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以音乐剧的形式将舞蹈与声乐融入在木偶表演之中,推进了木偶剧演员向多元艺术的高水准跨越。剧中根据不同桥段选用了契合表演需要的木偶样式,如适合歌舞表演的短杖头木偶、切合内心独角戏的横挑木偶、符合紧张追捕画面的皮影与光影。多元样式的艺术融合,配合工作坊的“双创”机制,将创造力与创新性交互转化,激发出更多可能。如在光影工作坊中,首次尝试了平面维度向立体空间的跨越,运用制作与配合技巧,在立面平视基础上呈现出3 D效果,展现了新的舞台魅力。

聚焦本土文化,“量身定制”文旅项目

《报童之声》扎根上海本土故事,聚焦上海本土风貌,以打造文旅结合的红色品牌项目为目标。集合升级后的仙乐斯木偶剧场的舞台优势,运用LED点阵屏幕、多媒体投影及旋转舞台等硬件设施,打造极具观赏性的驻场演出。“量身定制”的文旅项目,有利于发挥城市中心的地理优势,形成“家门口的好去处、文化旅游的打卡点”的集聚效应,让海派木偶艺术从这里出发,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添砖加瓦。

原创海派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将于7月展开首轮预演。届时,海派木偶艺术工作者将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