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和平方舟的孩子》:苍穹之下 方舟之上
来源:文艺报 | 郑周明  2021年05月17日08:29

在人类文明史记忆中的诸多席卷全人类的灾难里,洪水留下了许多文字图像记载,西方选择的是祈祷上天,造一艘方舟避难,而东方的中国,则出现了大禹和百姓一起迎着洪水,搏击而治。不同文明思维的背后,是个体精神的信念,“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无论是有名的英雄,还是无名的英雄,都将激励与照耀周围更多的个体,凝聚在一种天地精神之下。

被疫情笼罩的世界,我们听过许多英雄一般的事迹与故事,凝聚人心,移情化物,对孩子而言,这些英雄更是人生初长时的博大感召。作家简平便找到了一艘低调而不平凡的现代方舟,来自中国海军的医疗船“和平方舟”号。从这里启航,他为孩子们讲述了一段段不为外界知晓、却惊心动魄的无名英雄故事。这艘医疗船之所以不太为国人所知晓,在于它平时救治服务的对象是海外患者,它亲历了许多发生在儿童身上的人道主义救援。2019年,简平接手了这个写作素材,深入东部战区海军,和医疗船上的医护人员们做了一次次深入采访交流。

《和平方舟的孩子》真正展现了我们从未了解过的一些故事,那些万里之外世界各地发生的儿童困境。这样的“走出去”是本着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航行于大海碧波之上,失事海域的突发事件、哥斯达黎加拥有体育梦想却突然生病的小男孩、斐济岛上先天畸形而心存芭蕾舞梦想的小女孩、非洲埃博拉病毒,这些灾难降临在个体身上时,犹如命运被扼住了咽喉,但“和平方舟”的出现带去了希望,让病患者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船上的医护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见证,和平方舟每到一个国家,都会看到成百上千的当地民众提前问讯在港口排队等待就诊,碧海蓝天从来都象征着探索、勇气与希望,那一刻,和平方舟带来了和平、友谊与仁爱。

这些亲身经历不仅被那些病患者记在心里,同样也被医护人员的孩子所观察所体会。是的,作为方舟上医护人员的孩子,有着其他孩子想象不到的苦恼,父母常年远航在外,长达几个月看不见孩子,缺乏陪伴带来的不理解乃至矛盾不可避免,但当他们慢慢成长,逐渐了解到父母的工作细节,知道发生在大洋之外的一个个惊心事迹,他们的内心也得到了震动与震撼,有的孩子高考时“子承父业”,填报了海军医疗专业。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这就是为人父母最沉默而有力的传递。

写作这个题材时,简平没有预料到之后疫情的暴发,他聚焦了“和平方舟”号上的女性医护人员如何主动请缨,奔赴武汉一线参与救援,她们和所有支援武汉的全国医疗队一样,组建了陆地上的“和平方舟”,奋战疫情,为民众带来希望。穿着同样的防护服,她们抹去了自己的性别和标签,共同守护医者仁心,视国人为家人一般体贴医治。我们常常以为,和平年代不需要英雄,也无需提倡英雄,但英雄不意味着刻意塑造,更是一种传承的内在精神,它潜流在日常的寂静时刻,却在灾难肆虐时随时向前一步,平凡的外在,英雄的内心,这是一个民族永远保持活力、前行无阻的秘密所在。

出发,永远在航行的路上。这样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正如每一次困难来临,这个社会永远不缺乏英雄的挺身而出。和平方舟的故事在简平笔下,都化作了儿童的视角,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许在2020年第一次如此真实地感受到英雄品质到底意味着什么,就像其中一个孩子说的:“船是我,我也是船。”这个故事源自一个命题,一个任务,但并没有拘泥于形式和主题先行,从孩童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变得异常简单明朗,它是无数有担当有作为的大人在支撑着,也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悲欢与共,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