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战场上的无畏青春
来源:北京晚报 | 温燕霞  2021年05月07日15:25
关键词:温燕霞

写作少共国际师题材的长篇小说《虎犊》时,不少人都问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写一本与现代青少年生活隔得那么远的小说?我说是因为兴趣、执念和责任。

我大学读的是历史系,曾经想上考古系而未遂,对消失在滚滚历史烟云中的人和事我特别感兴趣,所以在创作中会偏爱历史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而回望有时的确能更让人看清来路。

除兴趣外,还有我身为江西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感。据统计,江西省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占中国革命烈士的六分之一。我老家赣州地区是原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奠基,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这里还发生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闹红”的故事在我的故乡赣南几乎不能算故事,赣南的每一道山岭,每一条沟坎,每一湾水区都曾经浸染过革命烈士的鲜血。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段交织着血与火的历史逐渐沉淀。写《虎犊》之前,我问周围的一些年轻朋友,是否知道少共国际师?结果他们全都摇头,这让我很失望,同时也让我有了写作的执念,觉得自己身为江西作家,有责任用文字挖掘、记录,再现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存在时间短暂却留下了可歌可泣事迹的少共国际师的面貌。

少共国际师于1933年8月5日在江西博生(今宁都)县正式成立。1933年9月3日,即第19个国际青年节,经过一段时间紧张训练的“少共国际师”在成立地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随后开赴前线。开赴战场后,“少共国际师”在将军殿、团村、大脑寨、驿前、广昌、石城等地,进行过几十次战斗,仗仗打得残酷壮烈。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期间,“少共国际师”担负掩护军团主力转移任务,在石城保卫战中损失很大,原来八九千人的“少共国际师”到这时只剩下5000余人。为此,根据地各县党和共青团又陆续为该师输送了2000多名新战士,北上转移时途中也有补充新兵。

当蒋介石调动30万大军在湘江两岸布下围堵红军的第4道封锁线。1934年11月底,“少共国际师”奉命在湘西延寿圩一带抗击敌人4个团的追击,掩护主力渡过湘江。他们以一个团直扑全州东南的鲁塘圩,配合红五军团佯攻以牵制全州敌人。《虎犊》小说开篇的“二连孤山之战”就发生在这个历史缝隙中。二连最后只有一个人幸存,其余人皆壮烈牺牲。这个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少共国际师从层层包围中杀开一条血路,奋勇抢渡湘江后,这支七八千人的队伍仅剩2700余人,可谓牺牲惨重,我小说中的二连就是这支英勇之师的一个缩影。

1935年2月9日,中央红军长征转移到云南扎西。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红军战斗人员锐减,尽管各军团、师、团、营、连的番号依然存在,中革军委决定对中央红军进行整编,精简机关,充实战斗部队。2月10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签署《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全军进行整编。其中,包括“撤销红军第1军团第15师,人员分别编入红军第1、第2师”。至此,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少共国际师”成了历史名词。

虽然少共国际师只存在了532天,但绝大部分战士们为革命事业、为苏维埃政府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壮丽的青春和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传奇,从而使战火中的少年中国因这帮少年的强大与壮举而充满蓬勃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基于此,我将这部几年前创作的小说进行了仔细的打磨,力图构建出英烈们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血肉之躯,还原他们出生时父母家人的喜悦,再现他们成长时心灵的每一次悸动,描摹出他们参加红军后的爱恨情仇,勾勒出他们坚定前行的曲折足迹,铭记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无私贡献。

希望《虎犊》能够带领读者诸君回到那个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信念之基的特殊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