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澜沧江边的生态梦想
来源:文艺报 | 彭愫英(白族)  2020年11月23日09:33

我决定到拉古村一趟,看看安置点的住户在村里的生活情况。对于这个地处澜沧江西岸的碧罗雪山脚下的村庄,我最初的印象来自在营盘中学读书时,有一天上晚自习时突然停电,处在一片黑暗而人声喧哗的教室,突然响起了犹如天籁之音的傈僳族民歌。

村子的安置点坐落在澜沧江西岸,形状就像一把躺椅。安置点的住户,有拉古村2013年火灾中的受灾户和水电站淹没影响区移民户,共有161户。走在拉古村,我看到路边有开挖不久的坑塘。驻村工作队员告诉我,拉古村生态修复迫在眉睫,从村委会到猴子岩小组,共打了1017个坑塘,要栽行道树,种雪松、云南松、清香木,间杂叶子花点缀。在离村子不远,有一片退耕还林后的人工造林,有1100亩,里面长着菌类。每年菌子收获季节,老百姓到林里找菌子,颇有获益。工作队计划下一步再推广种植1000亩的树林,带动一批庭院经济……

听着拉古村生态建设的前景规划,我们不由自主地向着老书记余江贤家走去。七旬老人余江贤坐在火塘边给我们讲起了他的植树史。他参过军,在部队上入党。从部队复员回到村里后,共当了21年的村干部,被村里人亲切地称为“老书记”。他当村支书时,在政府的扶持下,拉古村在房前屋后种下树,在荒山上集中造林。县林业局育苗,发给老百姓种。老百姓在山上种树,除发给树苗外,还补助他们工钱。种树要挖坑塘,坑塘挖多大有严格的标准。一亩要求挖660个坑塘,每亩给报酬600元。拉古村有三个苗圃基地,县林业局和镇林业站派人到苗圃指导技术。

余江贤老人说起植树造林,一肚子感慨。他在自留地里植树,栽的果木换了好几个品种。原先,林业部门发给村民栽枇杷苗。枇杷死了,又发核桃苗。现今,他的果园里品种很多。他栽种了100多棵枇杷苗,大多因缺水而死掉了,只存活了十多棵。

他的果林离村子不远,有三亩左右,被公路分成了两片。余老说,当年划分自留地和责任田,他是村干部,等村民挑选完后才轮到自己。村里人不要的地才是他这个书记的。2001年,他开始在这些不被看好的土地上种果树。多年时光过去了,他在缺水的拉古村里创造了一个奇迹,郁郁葱葱的树林撑起绿色童话故事。

走在浓荫蔽天的树林里,我对在前面带路的老人充满敬意。果园里,有的树木高大粗壮,有的树木嫁接时间不长。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香椿。老人自豪地说,今年卖香椿收入2650元。香椿不愁销售,有人跟他预定,他采摘了香椿后背到营盘街即可。香椿树苗拿到县城卖,一两元钱一苗,卖得最好的时候,三元一苗。公路上边的那片土地上,桉树用顽强生命力抒写绿色之歌。余老抱住一棵大桉树的树干,一人合抱不过来。他乐呵呵地说,1990年,我家就在承包地里种桉树。别人栽不了的或不要的树苗,我捡回来栽下。十多年来,在树林里削枝打杈,足够供应家里用的柴火。

公路下边的树林里,有两三棵没有采摘的黄皮梨,累累果实压弯了树枝。李子树上挂着零星的果子。我摘了一个李子品尝,甜中带酸,口感极好。老人说,李子价格太低了,没意思,不如种别的果木。他带我们去看他嫁接的新疆核桃。他说,这个新疆泡核桃是好品种。

从拉古村穿村而过,农危改建设如火如荼。白水谷小组有一位植树造林的前辈,他栽种的松树已经成林。我跟随工作队员们到白水谷,去拜访这位老人。

进入白水谷小组,视线里见不到澜沧江了。75岁的褚华林坐在屋门外,看着子古山。同行人告诉我,老人时常坐在屋门外看他的树林。老人眼睛可好使了,子古山上松树林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动老人的心。那些想悄悄地进入松林里的人,都逃不过老人的眼睛。

说起自家的松树林,老人的眼神亮亮的。松树林大约有十五六亩。上世纪80年代末期,褚华林夫妇开始种树。夫妻俩到山上找松树种子,一去9天。松树籽找回来后,他们先在子古山自留地上挖坑塘,然后从家里一桶桶地背水。浇水两三天后,他们就像种苞谷一样把松树籽种在坑塘里。劳累了十多天,才把他们找来的松树籽种完。后来,从土里冒出嫩嫩的绿色苗子,挺起小小的头。夫妻欣慰地笑了。可没几天,大多数的树苗被耗子吃掉了。此后,夫妻俩多次上山找松树籽,执著地植树造林。

子古山土地贫瘠,为了让松树林长得更好,褚华林仔细看护这片园林。这是他们夫妻的绿色梦想。慢慢地,这里长成了一片树木密集的松林。松林里菌子多,但没人涉足,于是引来了野兔,松林成了兔子的享乐窝。兔子在松林里安营扎寨、繁育子孙。有人想偷猎野兔,遭到褚华林的严厉呵斥。曾经有人把扣子放在松树林里,褚华林发现后,破坏扣子,把坏扣子丢得离松树林远远的。

松林下边是稻田。说起种植松树林的原因,老人说,就是为了稻田。没有种植松树林前,每当雨季,子古山坡地就会发生泥石流,冲入稻田里。因为稻田挨近山坡的部分经常受到泥石流冲击,被迫改种苞谷。种植松树林,目的是固土,保护村里的稻田不受泥石流侵犯。松树成林后,子古山坡地再也没有发生过泥石流。每当雨季,稻田安然无恙,原来种苞谷的部分,又改回种稻谷了。

30年时光,弹指一挥间。褚华林微笑着说,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所有荒废了的地种上树,与松树林连成一片,把整个子古山坡地绿化起来。

除了这两位老人,中年人褚田发、褚仕昌种植果树也颇有成效。褚田发是拉古二组的,处在大电开发滑坡地带,整个小组整体搬迁。他属于自己安置,建盖了楼房。他于2013年在自家田地上建设枇杷和核桃林基地,共有19亩。果木基地的年收入,最高时有3万元。褚仕昌是拉古村十一组,他的种养殖基地从2010年开始建设。2015年,兰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挂钩扶贫拉古村以后,扶持褚仕昌发展养殖业,帮他办理了独资经营执照。没想到,他买的这批猪里有瘟猪,养了20多天后死掉了,还把原先家里养的78头小猪传染了,全死掉了。受此打击后,他不敢扩大养猪规模了,只养5头母猪,出售猪仔。现今,他主要发展种植业。他种的橘子在每年二三月间挂果,上市时可以避开水果旺季,利于销售。他打算把种植地周围闲置的土地流转过来,种冬桃和芒果。

从拉古到白水谷的乡村公路边,看着澜沧江峡谷泛起的点点绿色,欣慰于拉古村民植树的努力。人人心中都有绿色的梦,建设生态家园的实践,对澜沧江峡谷来说,是一股无比澎湃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