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协《民族文学》走进通辽文学实践暨《科尔沁文学》创作培训活动在扎鲁特旗举办
来源:通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公众号) |   2020年08月21日12:06

由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通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共扎鲁特旗委员会共同主办,通辽市《科尔沁文学》编辑部、通辽市作家协会、扎鲁特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承办的中国作协《民族文学》走进通辽文学实践暨《科尔沁文学》创作培训活动于8月19日在扎鲁特旗正式开班。《民族文学》副主编陈亚军,内蒙古文联原主席、作家特·官布扎布,内蒙古作协主席满全,内蒙古作协原常务副主席布仁巴雅尔,通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苏日塔拉图,扎鲁特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包红梅,扎鲁特旗政协副主席戴宝林出席开幕式。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大观》杂志社、《牡丹》杂志社编辑和来自全市各旗县市区知名作家、文学创作者一百余人参加此次培训。通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宁立新主持会议。 扎鲁特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包红梅致欢迎词,并介绍了扎鲁特旗的人文地理特点以及近年来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

陈亚军代表《民族文学》杂志社为《民族文学》通辽市创阅中心、扎鲁特旗创阅中心授牌,并向《民族文学》通辽市创阅中心的创建表达热烈的祝贺。她指出此次《民族文学》通辽市创阅中心的创建,既是《民族文学》对通辽市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局面的热忱呼应,亦是通辽市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又一浓墨重彩的标志。相信它也会成为通辽市各民族文学创作特别是母语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起点。期待这是一个双赢的平台,在做好《民族文学》工作的同时,也把各自的优势资源链接过来,与挂牌地开展一些更广泛更高效的活动,推动通辽文学创作再上层楼,促进文化建设的同时,能够成为反映当地社会整体风貌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平台。

满全代表内蒙古作协向此次活动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科尔沁草原文学创作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予以高度赞扬。指出文学与草原一直同在,文学是心灵的呼唤,情感的表达,生命的绽放。文学是文化的载体,草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学与草原永远同在,希望来自四面八方的作家朋友们用手中的笔墨,书写草原的美丽,用心中的音符,歌颂草原的风采。

苏日塔拉图表示通辽是文学的热土,有着良好的文学传统和文学氛围。文学已经成为科尔沁的一张名片,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实现文学的再出发。一是开展文学实践活动是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大会上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希望广大文学创作者用文学实践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不断提升创作水平。二是以授牌为契机,与《民族文学》国家级大刊实现大手拉小手,实现深度合作。三是抓精品,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文学创作者首先要有家国情怀,民族情怀,文学情怀。创作时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把文学创作做为毕生的追求。

为了提高文学创作者写作水平,本次文学实践活动开展文学培训。陈亚军讲解了“文学创作的三个视角——以现当代经典作品为例”的培训课程。《民族文学》编辑安殿荣结合《民族文学》年度奖作品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少数民族小说创作这一课题,两位编辑在文学创作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编辑创作上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她们的讲解令学员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