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红土地上的秀美人生

来源:《民族文学》汉文版2020年7期  | 林超俊  2020年07月23日12:17

序:总书记的感动和牵挂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在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

2020年5月17日晚上8点,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一个百色女孩光荣入选,她如清雅的兰花,幽谷遗芳远,神州美名传。

她的事迹令人为之动容,为之震撼,也感动了共和国的领袖。

元旦前夕,北京。

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在辞旧迎新之际,亿万听众、观众习惯地在期待一个激动人心的声音。自2013年12月起,习近平总书记以国家主席的名义,已连续7年向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发表新年贺词。他始终用聊天语言说“知心话”、用群众语言讲“大白话”,每一年的贺词都有温暖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年年有精彩、篇篇有金句。比如2014年的“改革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2015年的“蛮拼的”,2016年的“让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2017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一直到2018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正因如此,习近平主席每一年的新年贺词都直抵人心,是温暖人心的新年序曲,更是涤荡人心的奋斗旋律。

2020年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如约而至。

这一年来,哪些人和事感动了我们的总书记?他将为谁喝彩?被谁感动?我们仔细地聆听着。他在贺词中说道:

“一年来,许多人和事感动着我们。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为救火而捐躯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以十一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我们听到了,习总书记讲到三个个人和两个集体,其中满含深情地讲到了黄文秀!“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们记住了这个叫黄文秀的姑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197.4万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在全中国有19.5万像黄文秀这样的驻村第一书记,她是19.5万驻村第一书记的杰出代表。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全国有34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1000多万人实现了脱贫,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盛景举世瞩目。

习总书记牵挂着文秀,也就是牵挂着全国的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

刚满30岁的她,在扶贫一线上因公殉职,她的生命定格在了2019年夏天的那个暴风雨之夜,她的事迹感天动地!她生前的一个个心愿,依然激励着她的乐业“百坭村”的乡亲们脱贫奔小康。

一、奔向百坭

百坭?百坭在哪里?

百坭,这个在百度上都搜索不到的地名,深藏在广西百色偏僻的大山之中,毫无知名度。然而,因为一个驻村第一书记的到来,后来的“百坭”名扬天下,成为大家争相关注的热点山村。

这个驻村第一书记,就是“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文秀。

黄文秀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和高薪的职位,毅然选择了回自己的家乡——广西百色。她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因表现突出,一年后,于2017年9月被组织安排到基层挂职锻炼。

2018年春节后,此时被任命为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的黄文秀,正式结束在田阳县那满镇挂职副书记的半年基层锻炼,回到原单位。当听到部里同志说要增派干部到深度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消息,她对照了条件要求,觉得自己非常适合,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根据她的申请,组织部的任命很快批示下来,她被派往乐业县新化镇,担任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

百色,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现在她要去赴任的“百坭村”,就是被认定为“深度贫困”的山村,是广西“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偏僻山寨。

2018年3月26日,这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却又是文秀第一次踏进“百坭村”的特殊日子,也是她正式就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天,更是她奔赴扶贫第一线的第一个脚印,开启了她人生的“新长征”。

从此,“黄文秀”这个名字就和“百坭”紧紧地连在一起了,她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全部献给了百坭这个小山村。

从百色市到百坭村所在地——乐业县新化镇,路程也就200多公里,可是由于还没通高速路,汽车爬行在云贵高原余脉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摇摇晃晃将近5个小时才到镇上。从镇下到百坭村,只能换坐村干的摩托车,摩托车走不了的山路,只有下来步行前进。尽管在田阳那满镇挂职时经常下乡,但走进这么偏僻的大石山,文秀还是第一次。

百坭有11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共有472户2067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95户88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2.88%。到任之初,经新化镇领导和村干们介绍,文秀了解并记下了关于百坭的“第一串信息”。

尽管做足了思想准备,但一踏入百坭,文秀还是感到了震惊!高高的大山,深深的谷底,再往前,已无路可走,感觉到了天尽头!

文秀感到泰山压顶般的沉重,有点喘不过气来,摆在她面前的,是一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贫困发生率高达22.88%,这已超出了全国的平均数!

她意识到,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必须要打一场习总书记说的“硬仗中的硬仗”。

已没有退路,也别无选择,她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

二、走进百坭村民的心

百坭村群众忘不了文秀第一次和村民们见面的情景。

那是一个阳春三月的上午,春风拂面,村干和村民代表聚集在一起,他们在等待市里派来的第一书记。会议开始,村支书周昌战介绍到她,告诉大家这位就是新来的第一书记。大家这才看清楚,刚才和大家说说笑笑的“学生妹”,就是他们等待的第一书记、北师大硕士研究生黄文秀。

“大家好!我是黄文秀,大家可以叫我阿秀。”她自我介绍说,“毕业之后,我主动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的工作,我阿秀不是来作秀,而真的是来干活的,谢谢大家!”

青春的气息,爱笑的动人脸庞,文文静静的模样,这就是文秀留给当地群众的第一印象。

文秀继续笑着说:“我初来乍到的,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先给大家唱首歌吧!以前有一部老电影,叫《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我是我们村新来的‘年轻人’了,就唱电影里面的插曲吧!”

还没等大家鼓掌,她就大方地唱起来了——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

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

……”

文秀那甜甜的歌喉、爽朗的笑声、得体的话语和落落大方的言行举止,冲散了沉闷的会议气氛,会议室里顿时活跃了起来,百坭村人用掌声欢迎这位“学生妹书记”。

唱完之后,她谦虚地说:“从北京读研究生毕业之后,我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支持我的工作。谢谢大家!”

文秀的到来,也给村民们带来了新的信息。第一次开村委会,她介绍了全国贫困人群和贫困地区的特征与情况,让村干部根据这些特征与情况和百坭村的贫困状况作比较。为了全面掌握百坭村的致贫原因和现状,她决定采取土办法,对村内的贫困户开展遍访工作,认真查摆问题并听取民情民意。

百坭村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居住在几个不同的山头,对不熟悉地形的“新手”黄文秀来说,要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全村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是有很大难度的,而且一开始村民们与这个如此年轻的女书记多多少少都有点隔阂。

其实,也不是村民不愿配合这个新来的第一书记,而是他们疑惑:之前来了这么多书记,有的来村里“镀层金”就回城里升官了,这个小年轻估计也是来走个过场的,跟她聊了也没用。

“跟你说了你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吗?来了这么多第一书记都没让我们村富起来,你一个女娃娃就能行?别在这儿耽误工夫了,赶紧回城里享福去吧。”

村委主任班智华回忆说,很多村民一开始都认为这个书记是来我们村走过场的。

这些议论,有些出乎文秀的意料之外,她在日记里写道:“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辛辛苦苦翻山越岭、走街串户,老百姓却对我这么排斥……”她感到非常委屈,但也绝不气馁。

她给自己打气:“有人曾说‘要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阻止我继续前行。”

她找到了村里的梁老支书请教,老支书语重心长地告诉她:“黄书记,你刚来村里,老百姓们对你还不熟悉,他们不愿意与你深聊,你也要理解他们。农村其实是一个熟人社会,老百姓们跟你熟了,自然就接纳你了。”

如何才能跟老百姓熟起来?这是摆在文秀面前的首要问题。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文秀和父亲通话,父亲说“问题并不可怕”,同时给她出了一些主意,强调她不能把自己当官,而是应该成为村里的一员。要想让老百姓愿意接近,就得让老百姓觉得你和他们是一样的。

老支书和父亲的话启发了她。

于是黄文秀改变方式,到贫困户家不再拿着笔记本问东问西,而是直接脱下外套帮贫困户家扫院子;有的贫困户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帮他们摘砂糖橘、收玉米、种油茶,一边干农活一边商量脱贫计策。为了能够更好地和村民们交流,从来不会喝酒的她,甚至会主动带上酒和老乡们坐在一起叙叙家常。

这些做法看似简单,但是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开始慢慢地接受了这位新来的第一书记,一个月后,村民们跟她也就无话不谈了。

“你这个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得很哩!”气氛开始融洽了,不少贫困户还经常这样跟她开玩笑。

“文秀书记任务很多,但是她非常认真,每个环节都很细心,经常开会开到很晚,有时候会一直开到凌晨一两点,把工作都落实好了才休息。”百坭村村支书周昌战回忆道,“因为许多村民白天不在家,所以文秀书记只好错开时间段,一般选择早上一大早和下午五六点钟两个时间段入户走访。走一户家里没人,我们就走下一户,如果还是没人再往下走,就这样循环地走,有时只能趁着人家煮饭的时候聊。”

村妇女主任韦玉行告诉我,为了尽快熟悉贫困户的情况,黄文秀在笔记本上绘制了贫困户分布图。

自从驻村以来,黄文秀就一直到处跑,没闲过。当地的村庄分布比较分散,好几个屯都是距离村部10公里以上的山路,最远的那洋屯要走13公里山路。黄文秀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把全村跑遍了,将全村人的所有情况都掌握起来,了解了村情民意,摸准了致贫原因,亲手绘制了全村贫困户分布图,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只见她穿过一次裙子

她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百坭村村支书周昌战用上了这个比喻来形容黄文秀。他回忆和文秀书记在一起工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她就像春雨,细致而温柔,而且还很及时。

周支书告诉我们,文秀书记于2018年3月来到村里做第一书记。为了不耽误村民白天农忙,又要遍访群众,她常常利用晚上和下雨天入户。一旦下雨路很滑,“她既是书记又是司机,从来没有退缩过。”

“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事,无小事。”这是黄文秀的工作原则,黄文秀以百坭村为家,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去关心。

经过仔细的走访调研,黄文秀对村里的发展心里有了底。她认为,百坭村最突出的问题是生产生活条件差、农民增收难、集体无收入,因学致贫和因残、因病致贫占比高。说到底,百坭村最需要的是发展;而发展,在百坭村主要要抓两个方面——交通与产业。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制约百坭发展的最大瓶颈,黄文秀也是把解决交通问题放在了首位。

在很多地方,早就解决的修路问题,在这个偏僻的山村还是个“老大难”。黄文秀了解到,百坭村群众对山上片区5个屯的通屯道路硬化问题意见较大。这5个屯2014年已经修通通屯的砂石路,这条路有22公里长,但路面尚未硬化,由于当地雨季长、雨量多,暴露出砂石路的所有弱点,多处路段的砂石已被雨水冲刷流失,坑坑洼洼是常态。每当下雨时,这些地方的路面就泥泞不堪,至少有3处泥泞路段,连越野车也很容易深陷其中。部分路段连摩托车都无法通行,有些路段甚至因泥石流、滑坡等出现垮塌。这不仅影响了附近群众的交通出行,孩子上学难,更限制了全村的产业发展。

对于这些路段,她作了这样的思考:要把砂石路改成水泥硬化路,修成产业路,为此,她立即做方案向上级争取硬化路面的资金,以尽早完成路面硬化。

经过黄文秀的争取与努力,马上有3条通屯路列入乐业县2019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项目。她和村两委制定了5项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涉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有3项。她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工作计划:百果屯和百爱屯“那红”水利工程全长600米;百布水利维修20米;百果、百坭水利维修20米……村内开展乐凤二级公路建设,产生征地和土地纠纷大大小小共计20多起,黄文秀前后40多次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并耐心调解,成功化解矛盾,她也由此成为不少群众的“知心人”。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黄文秀把自己的美美裙悄悄收起来,换上运动装,脱下高跟鞋,穿起运动鞋,风风火火,显得更朴实精干了。她走进了贫困户的家里,大家也越来越喜欢这个从北京毕业来的大姑娘了。在大学里爱穿漂亮裙子的文秀,在驻村期间,一直是一身的运动装扮,活脱脱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

那天过节,周支书不想让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自己过,就盛情邀请她去家里吃饭,文秀也很爽快地答应了。

进村入户回到村部宿舍,她特意回房间洗漱、换装,只见她一袭白色长裙,长发飘飘,背着吉他走出来,充满青春的朝气。

见她笑盈盈地走出村部办公楼,周支书以为看走眼了,简直是换了一个人。

文秀说:这样去赴宴,才合乎礼貌,是对主人的尊重啊!

周支书也实话实说:你这么一打扮,太漂亮了!

文秀顽皮地说:哈哈,你没看见,我穿长裙,但脚上却穿运动波鞋,还是不协调的,但是穿高跟鞋走不了山路啊!

这是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留给周支书、也是留给大家的唯一一次穿着长裙的记忆。

她从不谈家里的情况,直到出事后媒体报道,大家才知道她家也是贫困户,她靠党和政府的资助完成学业,现在老父亲又患重病,但为了百坭,她很少回田阳老家。

在驻村满一年那天,她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走到了25000公里,她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凭着一颗纯粹的心和脚踏实地的作风,黄文秀如温柔的春雨,一点点润泽了百姓们的心。

村支书周昌战最难忘文秀这个妹妹了,他回忆:“文秀书记驻村一年多的时间,带着我们学经验、找路子。她往来奔波于崎岖的山路,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为群众拓宽产业发展门路,让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四、从“种地”到“产业”

都说山里人傍山而居,靠山吃山,然而往往又因山而困。

百坭村的村民多是散落杂居,每家守着几亩山地,种些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活,自给自足。常常是一家人忙活一整年,稍好的收成也不过两千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低,远远达不到脱贫线。文秀来到百坭村之后,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简单地“靠山吃山”不是办法,只有走产业发展的路子才是硬道理。因此她思考,在这山高坡陡之地,什么样的产业可以打响全村致富的第一炮呢?

贫困户班龙排对文秀书记的第一次家访记忆深刻。当时他家东挪西凑只盖起一间房子,所有家当乱七八糟地堆在了这间房里。进门后,黄文秀二话不说,就带领一起走访的村干部整理打扫起来。

班龙排身体有残疾,上有老母亲,下有两个读中学的孩子,就靠种几亩烟叶为生。生活的重担压得本就内向的他更加木讷。

“你身体不好,但要想办法跟上大家,样样不能落后。有什么困难告诉我,我帮你解决。”把房间收拾妥当,黄文秀坐下来,详细了解了班龙排家情况后,笑意盈盈地跟他说。

“没见过这样细心体贴的干部”,看着变整洁的家,看着满脸笑容的黄文秀,不善言辞的班龙排不知道该说什么,心里暖暖的。

她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村民生产经营情况,不是在贫困户的家里,就是在去贫困户家的路上;不是在田间地头同村民一起劳作,就是在和村干部一起研讨政策,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村民班智华家中找到了答案。

班智华在村里种植了最多的烟叶,收入不错。他告诉文秀,种植烟叶有烟草公司做保障,技术、物资、销路都不用愁,旱涝保收,赚得的钱还可以种植其他农作物,属于“短平快”产业。

“那得首先抓好这个产业。”黄文秀提出来和村委们商量得到大家的初步同意。

烟叶种植对不会抽烟的黄文秀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为了搞清情况,善于学习的她,开始关注烟叶种植,还到县烟草局、乡镇烟草站做调研,了解烟叶生产政策、动态,学习基本的生产技术。只要经过烟田,她都要和烟农、烟技员聊聊,掌握第一手材料。

进入烘烤季,班智华开始忙着采摘烟叶装炉烘烤。有天一大早,第一炉烟叶烘烤结束,他正准备装第二炉,突然接到黄文秀电话,让他去村委会商量事情。听说他正忙着烤烟叶,黄文秀挂了电话主动直奔过去。

望着刚刚打开炉门、挂满金灿灿烟叶的烤房,黄文秀啧啧赞叹。了解到这一炉烟叶可以卖一两万元钱时,她掐着手指头盘算:要是一户烟农能种出这么一两炉烟叶,脱贫不就有希望了吗?

从此,她更加关心村里的烟叶,每次走访贫困烟农都鼓励他们用心种植,不但要脱贫还要奔小康。

通过广泛的走访,从村到镇到县的各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文秀更加坚定了在百坭村发展烟草和砂糖橘两项种植产业的决心。她同村委干部一道,号召村民大规模种植烟叶和砂糖橘,并组织有种植经验的村民为经验不足的村民传经送宝,她自己也积极参加相关技术培训,亲自给村民讲授需要注意的技术环节。

2018年,百坭村烟叶种植取得大面积丰收并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有9户贫困户靠烟叶种植脱贫,贫困率由22.88%下降到2.71%;进入2019年,又有部分贫困户烟叶长势不错,有望顺利脱贫。村民韦峰灵是享受到产业脱贫致富的典型。他因三个儿子上学陷入窘境,是靠着黄文秀帮助申请的“雨露计划”才得以让孩子上学,然而2019年,他将烟叶种植从上年的12亩扩大到20亩,并且长势良好,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马上实现了脱贫。

至今,在百坭村刚脱贫的烟农家里,他们还会把黄文秀的工作照挂在墙上。她温暖的笑容,连同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奋勇担当、奉献自我的精神,深深嵌入百坭百姓的心里。“文秀精神”如同明亮的火把,照耀着这条脱贫攻坚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