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山头的光阴
关于“特岗教师”文件是这样解读的:特岗教师政策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特岗教师政策又叫“特岗计划”,主要针对西部地区及贫困地区进行,在不改变教师管理事权的前提下,在现有教师编制内设立特别岗位。这一政策早在2006年推出,全称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特岗计划”招聘教师岗位简称为“特岗教师”。
2006年8月,广西师范学院举行了“2006年广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教师出征”仪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766名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开启了特岗之旅。
第一批“特岗教师”带着清新的朝气,蓬勃的生机进入了中国西部。
云南在国家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之内。云南省大理州是“特岗教师”岗位设置地区,几乎每年都有一批刚从高校毕业的特岗教师进入大理,给散落在莽莽群山里的中小学校输送去知识与技能,生机与活力。对山区学校而言这些年轻的特岗教师不仅仅解决了师资匮乏的问题,他们还带着外面世界先进,时尚,新鲜的气息,带着与当地原生居民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让山里的孩子眼前一亮,看到了别样的生活。
如果把特岗教师比作春风,他们所过之处,花红了,草绿了。
番彩顺,一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吉祥。她是一个能歌能舞的女孩子,所学专业是音乐学,2016年毕业于保山学院,2017年来到大理漾濞彝族自治县当了一名特岗教师。
番彩顺分配到漾濞县苍山西镇淮安完小任教。
漾濞是一个山区面积占98.4%地方,群山连绵,沟谷纵横,大大小小的村寨散落在山间。在漾濞淮安算是坝区,苍山陡峭的山坡在这里缓缓斜伸出一块狭长的坝子。淮安村有14个村民小组,646户人家,人口2700人,人们大多以农业为生,种稻种菜,栽瓜点豆,大有自给自足的桃源之韵。
茂盛江和董屯河是两条从苍山上潺潺而下的山溪,清冽的泉水给淮安带来清凉润泽。有了水的灌溉,物产就丰饶起来,淮安的农田从不见空闲,夏天葱绿,秋天澄黄,不是长着秧苗,就是种着麦子,不然就栽上玉米,豆丛,瓜蔓……走进村去,春天,你会看见农家篱落墙上探出一枝娇艳欲滴的月季花,水灵灵的;夏天,你会遇见一方池塘,撑起一池茂盛的荷叶,绽开满塘秀雅的荷花,粉艳艳的;秋天,你会看到农家院落里立起一棵、两棵柿子树来,挂满灯笼似艳黄的柿子,笑盈盈的;坐落在自然怀抱里的山村,抬头仰目都是风景。
淮安再美,对番彩顺而言毕竟是异乡,初来乍到时她时常想家,想爸爸妈妈,小姑大姨,外公外婆……夜深人静时她把家里的亲人想了个遍。有时候天一亮她便起身给自己做一道家乡的小吃,以慰乡愁。番彩顺心灵手巧,会做吃食,在朋友圈里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小厨师。她会做沾米粑粑,甩粑粑。粘米粑粑是保山特色小吃,用染饭花把米粒染成金黄色,再用翠绿的芭蕉叶包起来蒸熟,单看着那翠绿与金黄的色泽就让人流涎了。甩粑粑是缅甸传入的小吃,她做出来也是喷香诱人。她还会做景颇族的手抓饭。听听,有多厉害!
遇到时间宽裕,兴致好的时候,番彩顺会用一口大锅卤数十个鸡蛋分给学生们吃。卤鸡蛋的香味从她的宿舍飘逸出去,引得同事,学生纷纷跑来。做她的同事和学生真是福气。
因为学校师资不足,番彩顺主要担任着数学和英语的教学,音乐课反成了兼任。所教课程不是自己的专业,她备课时总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力求全面掌握教学目的,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她终于营造出师生和谐,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番彩顺还是一个酷爱运动的女孩,她喜欢骑行,长跑,参加过2018年大理国际马拉松赛。淮安的乡村小路上时常看得到她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
瞿瑞来自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16年她毕业于昆明学院,所学专业是美术学。2017年考上特岗教师,分配到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江镇桑不老完小任教。
桑不老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地名,意谓这是一个长满常青不老的桑树的村庄。桑不老属于半山区,有12个村民小组,人口1457人。黑瓦白墙的农舍掩映在绿树荫里,像一幅水墨画,清幽秀美。
似乎搞艺术的人都会从骨子里透出一股才情来,瞿瑞就是这个样子。初见她时,黑的长发,黑的长裙,她的漂亮里有着浓浓的文艺气息。她说喜欢各种黑衣服。我暗暗诧异,学美术的人不是应该热衷于斑斓五色么?独特或许是画家最该具备的特点吧?
瞿瑞到了桑不老完小,结束了这所学校没有专业美术老师的状况,我为那些有着画家潜质的孩子庆幸,终于不会再胡乱涂鸦了,在一个专业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中或许真的会有一个大画家脱颖而出呢。
瞿瑞是一个敏感细心的人,她记得住别人对自己每一丁点的好。
桑不老远离城镇,村里没有饭馆,平时瞿瑞不是在学校的食堂吃饭就是自己动手做。她刚到桑不老完小报到那一天,学校食堂还没有开伙,她的锅碗炊具也没有准备好,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她犯愁了:到哪里吃饭呢?她就在这个陌生的村子里四处走,想看看能不能到哪一户人家买点吃的?她走进一户人家,他们的孩子刚好是桑不老完小的学生。听说瞿瑞是新来的老师,没有地方吃饭,这家人就热情地挽留她:“这里买不到东西吃的,你就在我家随便吃点吧。”瞿瑞就留下了。他们的午饭很简单,一个酸菜红豆汤,一个炒洋芋,因为瞿瑞的到来,女主人特意去煎了三个鸡蛋。吃饭时看着盘子里的三个鸡蛋瞿瑞不好意思去搛,女主人就搛了一个放到她碗里。瞿瑞忙说:“谢谢!”女主人回答说:“应该是我们感谢你啊,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我们这个小山村里教书。”瞿瑞觉得那是她吃过的最香的一个鸡蛋了。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主人家的饭桌上多了一道煮牛肉。女主人告诉瞿瑞村子里买不到牛肉的,这是托人从县城带回来的。瞿瑞心里一阵温暖,多么纯朴善良的村民!那一刻让瞿瑞相信在山村曲折的小路上也会充满阳光和幸福。
到现在当了一年特岗教师的瞿瑞依然对我说:“其实当一个特岗教师也是挺幸福的。”
周晓标很年轻,看上去就是一个阳光大男孩,他毕业于保山学院,音乐学专业。2016年考上特岗教师,分配到大理州祥云二中任教。
祥云二中位于距县城20公里的云南驿镇马街,周边是风景名胜区水目山与天华山,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清幽宁静,是一个读书修身的好地方。
祥云二中与一般的山区学校不同,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始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前身是“弥渡县马街镇立云程初级中学”,1949年将云程中学与下庄的祥中第一分校合并,命名为“滇西复兴中学”,1956年马街从弥渡划归祥云,由祥云县人民政府复办,才正式命名为“祥云县第二初级中学”。
周晓标是我采访的特岗教师中为数不多的男生之一,或许是男生对生活条件不太挑剔的缘故,他很少说起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诸如想家,怕黑,怕老鼠等等问题是女生们的矫情,于他是不存在的。但是我知道在他心底还是有一块柔软的地方放置着家人与乡愁,只不过男孩子喜欢硬扛坚强,不说而已。
周晓标专业功底十分扎实,吹拉弹唱都不在话下,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这些乐器他都摆弄得十分娴熟。让我意外的是他还会跳舞,擅长民族舞蹈。每次学校组织文艺活动他都全力以赴去组织,认真编排节目,耐心指导排练,力争让每一次活动都出新出彩。
2016年,周晓标当上特岗教师的第一年就参加了全镇中小学教职工文艺晚会的筹备工作,他编排的舞蹈《舞国风》获得了一等奖;2017年他编排的舞蹈《景绣前程》又一次在全镇中小学教职工文艺晚会上获奖,这一次是二等奖。我相信他会在音乐舞蹈这条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更上层楼的。
音乐老师走在校园里总是很拉风,周晓标是深受学生喜爱的。
常虹也是一个特岗教师,她2016年毕业于普洱学院,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她考上特岗教师后分配到漾濞县富恒乡富恒完小任教。常虹是漾濞土生土长的人,虽然没有背井离乡之感,从小在漾濞县城长大的她到了富恒最初也有着许多的不适应,富恒乡远离县城,属于高寒山区,原住居民91%是彝族,人们交流全用当地土话。在这里生活,衣食住行自然是比不了城镇的。
富恒完小虽说学生不算很多,但大部分是住校生,老师除了上课外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闲杂事务就多了。每天备课,上课,改作业之外,还要督促孩子们打扫宿舍,搞好个人卫生,照看他们吃饭,睡觉,甚至要带着他们一起玩耍。这些事务成了富恒完小老师们的日常工作,忙碌对常虹来说是常态。因为师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们与老师的感情很好,时常尾随在老师身后,很像一群恋母的小鸡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