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大克鼎:一本打开的青铜之书
分享到:
来源:光明日报 |   2018年09月05日08:17

大克鼎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上海博物馆内,一场特殊的拍摄正在进行。三维全息摄影,采集文物的完整信息,并依此建立超高清的三维模型,许多正常视角无法看到或者忽略的细节,将被一一呈现。

大克鼎——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鼎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达201.5千克,然而,它的价值,并非由于巨大的体量或者古朴的造型,而是藏在内壁上的这些神秘的文字。它们将引领我们阅读周朝。

“端庄美善,文采斐然的我的祖父,冲和谦让的心胸,淡泊宁静的神思,清纯智慧的德性……”

这本青铜铸造的书,以赞美之词开场。

一个叫作克的贵族,刚刚接受周王的官职任命,而这项任命,得益于祖父当年辅佐周王的功绩。

西周时期的官职采用世袭制。青铜器上往往可见赞美祖先功绩的文字,这种习惯正是出于礼仪的要求,所谓“藏礼于器”。

鼎在周代是最重要的礼器,皇室和贵族常把重要的事件,刻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这种文字被称为“钟鼎文”,也叫金文。

这些钟、鼎,就是一本本记载历史的青铜之书。

大克鼎的内壁,铸有金文290个字,这些字迹,让久远的年代,逐渐清晰起来。

“王说:……赐给你红色的祭服……赐给你野地的田……赐给你耕种的田,还有土地上的奴隶……”

大克鼎的内容,涉及西周官制、礼仪、土地制度……它是一本青铜之书,一段带着体温的口述历史。

大克鼎,除了历史价值,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具有很高的地位。

西周时期,青铜技术精湛,铭文能够充分体现书法的笔意。大克鼎290个字,字迹清晰,典雅整瞻,是西周晚期具有代表性的金文字体。

在铭文最后,克再三祈愿:“天子的美意,祖先的恩泽……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远享用。”

但永远只是一个美好的期盼,大克鼎铸成不久,周朝衰落,春秋争霸,乱世之下,克的子孙,又能去哪里安生呢?

秦灭六国后,中国文字用小篆取代了金文,汉朝以后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青铜的书页,彻底合上,从此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直到1890年,大克鼎在陕西省扶风县一处窖藏里被发现。人们才知道,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叫作克的男人,因为祖父的功绩,被周王封了官,赐予了大量土地、衣服,甚至奴隶,在他人生的荣耀时刻,他感念自己的祖父,希望自己的子孙也能永远享受这份荣光……

访谈更多

张楚:探索微妙情感和时代横切面的复杂性

从清水,到桃源,再到云落,张楚不弃县城之微小,一路构建起了自己的文学故乡……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银钟暗哑

本文是一篇以自然感悟为主题的散文,通过一次山间漫步的细腻记录,展现了银钟花的静美与山野的永恒韵律。

诗歌 | 后来(外四首)

不知道月光和泪光 哪盏先亮

诗歌 | 高梁铺行(外一首)

人站堤岸 仰首看不到这座楼阁,唯有 置身最高层,和它一起放目 才是看见了清晖阁

散文 | 河流一样的故乡

《长江本纪》

散文 | 夏意脩然

这是一组描写乡村夏天的散文诗,也是一组寄居乡村的心灵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