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女书文化 助力文化旅游发展
女书,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只在女性中使用的文字,主要流传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一带的女性圈。女书作为一种罕见的文字体系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然而,随着女书自然传承人数量越来越少,女书文化正面临消亡的危险。在新时代,做好女书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充分彰显和展示世界唯一女性文字的独特魅力,应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传承发展女书文化,重构其当代旅游价值,对于发展女书文化旅游,促进女书流传地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传承发展女书文化,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深入阐发女书文化的思想内涵。
女书文化应该不局限于女书文字,还应包括用女书文字创作的作品,如诗文、歌曲、书法、绘画、舞蹈等,以及承载、记录、传递女书文字的女纸、女书(用女书文字行文的书本)、女巾、女扇、女红(纺织、缝纫、刺绣一类的制成品)等物件。女书文字形体独特、娟秀纤细、典雅精致,显示出女性特有的优雅和美丽。女书作品内涵丰富、造型优美、赏心悦目,极具观赏价值。女书物件制作精美、玲珑雅致,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可见,女书不只是一个文字系统,还承载着文学、美学、乐学、哲学、人类学等诸多内涵,并体现出女性特有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已经内化为女书流传地女性特有的性别文化,成为立体的文化现象,是极为珍贵的文化瑰宝。
二是加强对女书文化的保护传承。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女书主要是指“江永女书”,其起源地和主要流行地在江永县上江圩镇,一般只书写在扇面、布帕等女性常用物品上,其传承方式主要是自然传承,即母亲传给女儿、老人传给少女,一代一代往下传。江永县女书生态博物馆讲解员胡欣生于1988年,是目前最年轻的女书传人。据她介绍,当地懂女书的只有7个人,都先后在博物馆工作,其中几位老人已经70多岁了。虽然近些年从事女书研究的人数量有所增长,包括日本、美国和欧洲也有学者参与到女书研究中,但总体上,女书文化的传承发展不容乐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女书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对其保护传承已刻不容缓。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女书自然传承人的保护、培养和教育工作,确保女书有传人、有延续;另一方面,应切实加强对女书文物、实物的搜集、整理、抢救工作,确保女书文物资料得到保护,不再遭到破坏。此外,应进一步鼓励和加强学术界对女书文化的研究,吸引和培养更多对女书有兴趣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参与到对女书文化的研究阐释、保护传承工作中。
三是加大对女书文化作品创作的支持力度。
女书文化作品是女书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也是女书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设立女书文艺创作基金,加大对女书诗文、女书音乐舞蹈、女书书法绘画、女书曲艺杂技和女书历史文化纪录片及出版物等女书文艺作品创作的扶持力度。实施女书工艺扶持工程,鼓励和支持女纸、女书、女巾、女扇、女红等女书工艺品制作和生产。设立女书传承人才支持计划和女书文化传承工程,支持女书自然传承人和女书艺术家进行女书文化作品创作和女书传承工作。以创作带动女书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女书文化旅游的价值内涵。
四是进一步丰富女书文化旅游产品。
应推进女书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进一步丰富女书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女书文化旅游服务的质量。对与女书相关的博物馆、文化园、文化研习场、文化主题酒店、文化特色民宿、文化特色餐馆等进行提质升级,引入更多的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增加女书文化旅游的科技感。在女书文化旅游活动项目、线路、专题中适当增加体验性内容,让游客参与女书文化创作,增强女书文化旅游的体验感。引入文化IP,植入创意设计,在女书物件、女书工艺品、女书纪念品中增加更多的文创元素,融入现代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女书文化。建设一批女书研学旅行基地,推动女书研学旅行发展。
五是拓展女书文化宣传交流渠道。
女书文化正逐渐得到国际上有关机构(如字符编码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和认同。应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强学术界的交流沟通,扩大女书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应组织专门力量,投入专项经费,推进女书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女书文化教育工作,可在江永县等地的中小学校针对女生开设女书选修课,促进女书文化传承;在湖南科技学院、湖南女子学院等高校开设女书文化选修课,培养女书文化传承发展后备人才。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本文系全国老龄委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新时代旅游养老发展趋势、模式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QLB2018A03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