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展现“布衣省长”的人格魅力《尕布龙》开启全国巡演之路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应进祥  2018年05月14日17:32

一部剧,几十场演出,千人感动,万分震撼。从4月5日开始,大型秦腔现代戏《尕布龙》开启了在江苏、青海、宁夏等多个省份10余座城市的巡演之路,在为期1个半月的时间内,共演出了28场。

《尕布龙》是根据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已故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的先进事迹创作的剧目。2016年7月31日,历时半年多的创编,西宁艺术剧院将该剧搬上舞台,在青海大剧院进行了首演。

该剧由“牧民房”“抗雪灾”“搞绿化”3个章节组成,以“收病人为民公仆”“抗雪灾抢险救人”“反腐败挽救乡长”“落亏欠情系妻女”“南北山献身绿化”等故事串联全场。该剧通过舞台戏曲特有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尕布龙“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共产党员品格,映射出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一心为民、廉洁自律的光辉形象,是对青海省各族干部群众无畏担当、迎难而上精神的真实写照。

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说:“《尕布龙》以专业水准、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演职人员的敬业精神教育他人、传承尕布龙精神的同时,在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海工作提出‘四个扎扎实实’: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扎实推进‘四个转变’(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加快建设幸福西宁的实践中,传播了正能量,唱出了好声音。”

“几十年来,在我国的文艺舞台上,从雷锋到田青春,反映各行各业服务群众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剧目不计其数;从焦裕禄到孔繁森,歌颂党的各级干部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剧目也层出不穷。但像尕布龙那样,身为省部级领导干部,却在最底层的农牧民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端丝毫身架、不谋丝毫私利、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农牧民群众的,还很少看到。”该剧导演、上海越剧院艺术总监胡勖说,“我们二度创作的全部努力,在于把真人真事做真、做实,使观众相信其真、感受其实,这是本剧创作的价值所在,也是难度所在。”

去年,《尕布龙》成功入选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以及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并代表青海省参加了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获得了各界观众和党员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巡演期间,工作组在每个演出城市的剧院放置了城市风光展架,播放西宁城市宣传片,发放“幸福西宁·城市之歌”原创歌曲宣传光盘,让各地观众进一步认知西宁、了解西宁、向往西宁;围绕“展示非遗魅力,宣传幸福西宁”的主题,从青海现有的82项各级非遗项目中,筛选出西宁刺绣、西宁丝毛挂毯、唐卡、湟中农民画4个项目的传承人现场展示,让当地观众与非遗项目零距离接触,展示西宁的文艺特色和文化魅力,提高大美青海、凉爽西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