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让故宫文化 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来源:艺术周刊 | 黄立婷  2018年04月28日16:08

猫摆件 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供图

高仿书画小手卷系列 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供图

“俑仕相伴”系列彩绘陶人俑创意牙签筒 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供图

近些年,从卖断货的胶带到萌翻天的雍正皇帝,故宫文创产品收获了大批粉丝。故宫文创产品开发思路来自哪里?故宫文创周边为什么这么火?故宫文创有什么特别之处?年轻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故宫文创产品?围绕这些问题,4月25日,我们邀请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的陈非老师,来到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给我们解密故宫文创。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博物馆文创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要研究人们的生活,不能闭门造车;其次博物馆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把自己的文化资源吃透,凝练成“我有他无”的文化创意产品;第三是追踪科技前沿,要用新的技术来研发、新的技术来生产、新的技术来营销;最后,文创产品一定要注重品质。

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

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是:文创工作应研究人们的生活,研究人们生活中需要什么东西。故宫在产品研发阶段通常会研究人们生活中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产品,研究哪些文创产品能融入他们生活。因此,故宫文创产品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文化与功能的结合可以让大众通过使用产品,起到了解文化的作用,从而达到传承故宫文化的目的。

以藏品研究成果为基础

故宫有1807558件(套)文物藏品,包涵着大量的历史信息,都是过去时代工匠精神的体现,其中很多都是精品。每年故宫的研究人员都有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也会通过故宫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向全社会进行展示,产品研发往往体现了这些成果的转化。

北京故宫文创服务中心对研发人员提出了所有产品均应体现故宫的“元素性、故事性、传承性”三要素的硬性要求。即产品应首先结合故宫的文化元素,有鲜明的故宫文化特征;其次,在元素的选取上要结合元素背后的故宫故事,让人易于接受;最终,产品设计出来要能够代表故宫传承优秀的文化,让人们愿意“带回家”,从而达到“让大众通过产品学习文化、通过文化引发思考、通过思考获取精神升华”的目的。

以“互联网”传播为手段

自2012年1月走马上任,五年多的时间里,单霁翔传达的理念是:故宫始终保持着学习心态,并有意识地将故宫和互联网传播有效结合。他曾这样说:“故宫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吸引年轻观众,必须用年轻人的方式。”

说起故宫,这几年的确是火得“一塌糊涂”。从2016年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到2017年的《国家宝藏》,让我们真正了解了故宫的文化与底蕴。

在故宫“掌门人”单霁翔的愿景里,人们的日常能与故宫这样亲密接触:清晨起床,先用四方罍样式的茶器泡了壶茶,随手撕下《故宫日历》上过去的一页;中午,你边用故宫筷子吃着饭,边用朝珠耳机听音乐;午后纳凉,你穿上如意凉拖,用“朕亦甚想你”的扇子扇来习习凉风……事实上,上述场景,正通过故宫微博、微信和APP等新媒体方式的呼应,以文创产品的形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互联网”让年轻人中对文物感兴趣的群体直接接触到故宫文物,如今的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拥有超过770万粉丝,影响力巨大。2017年7月1日,一条“你好,七月”的微博,被转发了一万多次。高转发量的原因竟是因为配图——一只站在紫禁城宫灯上蓝白相间的喜鹊,却被微博网友们称为“穿校服的披发少女”,如今,整个团队都非常注重在“宫里找到大家生活中的影子”。

以文化创意研发为支撑

《清明上河图》餐垫 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供图

木质工艺仿《清明上河图》汴河客船 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供图

要把创意融进文创产品,而不仅仅是复制。文创产品的研发从某种程度上就是通过设计对文化进行重构和再造,往往好的创意就源于一个好的想法、好的点子。元素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只是需要通过创意将这些文化元素改头换面,以我们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体现在产品上。因此在研发过程中,故宫的研发团队比较注重产品设计对于文化的再造和体现。

以科学技术手段为引领

自称故宫看门人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说,科技对于博物馆而言,并不是简单的“声光电”的展示手段,一定是“科技+文化”的有机融合。

当今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及相互促进,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的创新技术已经渗透到文化产品的研发、营销、推广等各个环节,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故宫文化创意产业来说,科技创新也正在促进着文创工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在新品研发、经营管理、推广营销以及未来产品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变革。

以文化产品质量为前提

截至去年底,故宫研发的文创产品已经累计达到了9000件,但故宫并不关注研发数量,而是更加注重研发质量。因为这些文创产品有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有的进入了收藏领域,有的参加大会比赛获奖,甚至有的经常作为国礼送与外国的领导人,产品代表的就是故宫博物院的品牌形象。因此,产品质量是故宫做研发的前提。

故宫文创“出宫”记

2018年2月2日,故宫在北京的首家线下快闪店——“朕的心意”快闪店出现在三里屯。自开业伊始,很多年轻人对商品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开业两天后,基本所有商品就全断货了。快闪店的形式不失为故宫文化“出宫”的一次有益尝试。一方面,快闪店的出现让故宫文化贴近到更多人的生活中;另一方面通过快闪店内的互动活动,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而故宫开放的脚步并不仅限于此。日前,故宫博物院已与北京市东城区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在隆福寺、前门等地区开办故宫博物院近现代文物博物馆(暂定名)、故宫大讲堂,冰窖餐厅、故宫文创馆、故宫文化数字多媒体展览、非遗项目(宫廷造办处42个作坊)展示、紫禁书院、故宫书店等。

在单霁翔看来,文创产品就是要接地气,融入生活,否则即使被买回家,依然难逃束之高阁的命运。“更多研究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什么,在这基础上研发文创产品,实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就会多起来。因此,一定要挖掘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必须是原创、必须带着博物馆古建筑、文物藏品的信息,这才叫‘把故宫文化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