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阿袁《姬元和汤弥生》:退而求其次的反叛
来源:《同代人》 | 刘启民  2018年04月02日08:54

阿袁一如既往地开掘着高校人群的情感生活图景,除却以往作品既有的馥郁稠密的生活质感、校园世情绵里藏针的刀光剑影,以及对于人物情愫与心灵繁复的呈现,这一次的作品《姬元和汤弥生》,把人物放置在了更具挑战性的情感关系当中:故事讲述了师大哲学系新进的青年教师姬元,系资料室管理员小喻以及小喻的丈夫、哲学系教师汤弥生三人共处的生活状态与情爱纠葛。这样的小说主题让文本带有了探险和离经叛道的色彩,而人物在哲学上有关于“爱情”、“道德”、“自由”等母题的考辩,则加深了小说拷问与实验的性质。

哲学系青年女教师姬元显然是一位迥异于世俗女子的女性,她不谙世故也不屑于世故,常年受到西方现代哲学熏染的她,以一种洒脱不羁的方式存于世。由此她结识了系资料室女管理员小喻——一个厨艺精湛、喜欢蜚短流长和绣十字绣的传统女性。“两个完全南辕北辙的女人”各有所图地走到了一起,姬元喜欢小喻的好手艺和小喻家中的洁净温暖,小喻则享受着在与正牌女教师的友谊那里拾得的自尊。小喻的丈夫、哲学系教师汤弥生从法国访学归来,影响了故事的走向。多少有些偶然地,汤弥生与姬元在系的资料室里完成了一次性爱,他们都在对方那里得到了极大的身体愉悦,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继续着情爱关系,寻求着身体的自由与满足。而另一方面,姬元怀着煎熬与窃喜交加的心情,继续来小喻家里做客吃饭,直到姬元知道了小喻早已知晓自己丈夫与她的关系。

一般来说,这样的婚外情故事就要结束了,然而作者在男女关系上的开掘上往前走了一步:“汤弥生说,他们可能创造了一种理想的男女生活状态”,而“美好的男女关系”应该是“多元的,是个性化的,是充分尊重个人自由选择的”,姬元服膺于汤弥生如此机智的诡辩,甘心做了汤的“小海狸”,而小喻也对此选择了隐忍——尽管这种忍让是她作为传统女子唯有的“争抢手段”,于是三人继续着共同相处的生活。然而不可避免的,小喻与姬元之间存在着许多的情感裂隙,刀剑时不时地从这裂隙当中射出,原以为自己一向“疏可走马”的姬元,却也中剑受伤。“她到底做不成波伏娃了,没有谁能做波伏娃,没有谁。”故事以姬元的退出、主动调离学校而收束。

姬元、汤弥生和小喻三人的男女关系,含有着元结构的意味。小喻是生活在俗世的深受教化的女子,她崇拜丈夫汤弥生的智性,需要用贤惠的女性气质以及孩子的生养来逢迎汤弥生。而姬元几乎是小喻的对立面,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身体上,她都是“有主体性的”、向往着自由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教化的。她和汤弥生之间有着身体上的相互需要、精神上的沟通慰藉,但她也依恋着小喻能给予的可口饭菜。在这三个人的关系当中,姬元似乎具有着诸多现代女性读本中所探讨的“雌雄同体”的特征。对于姬元形象的塑造以及三者同处的生活的描写,在性别关系与女性书写的探索上不能说没有意义。

在这样一个集结在情爱主题之下的小说里,爱情同样关系着小说的意涵核心。除却建构一种三人共处的关系,整个故事还能梳理出一个爱情从无到有的过程。事实上,爱情的从无到有,以及三人共处关系从有到无,这两个过程是小说包含的两条同构的情节线索。故事行进与人物关系转折的关键,就在于爱情的诞生。如果我们把爱情定义为人与人之间在精神向度上的吸引的话,那么在三人关系开启之初是难见“爱”的。汤弥生与小喻很长一段时间更像传统士人与侍女的关系,他们拥有的是在代表了社会伦常的系主任老傅的撮合之下,无可无不可的婚姻。而汤弥生与姬元之间则更是由于情欲的宣泄才结合到了一起。而爱情——或者说精神上的吸引诞生之时,也正是三人生活结束的时候。姬元喜欢上了的被汤弥生说服的感觉;汤弥生则逐渐被小喻的隐忍与哀而不怨的古典气息所征服。爱情的诞生意味着三人的情感天平已经失去平衡,实实在在的痛感跟醋意,都意味着姬元已经被推进了那个她从前不屑于进入的俗世悲欢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姬元这个人物身上的“超越性”又是打上了折扣的。她还在坚守着“退而求其次的道德”,为自己闯入了小喻的婚姻世界而处于道德的低地表现出奴态;她还迷恋着对于汤弥生每每的诡辩所散发的性感,对于屈服感到“氓之蚩蚩”般的喜悦。如此,姬元对于伦常教化的叛逆,连带着三人共处的实验关系,都是“退而求其次的”,是受囿于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