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笔底乾坤阔 文章气若虹 ——评杨海蒂散文集《我去地坛,只为能与他相遇》
来源:《创作评谭》 | 王丽梅  2018年01月10日16:52

在灿若星河的散文作家中,杨海蒂以视野开阔、风雅唯美、大气开阖、悲悯犀利、特立独行的文风走入读者的视野。

顾随先生说“文章之气就是一个人的味道,即文章的风格。”文章的语言反映着作者的品学修养,有什么样的文学修养、脾气秉性、人格魅力,便会有什么样的文章。杨海蒂的散文融入了她记者生涯、作家视角、百姓情怀的经历、思想与视野,她的杂文则呈现出犀利锋芒的幽默趣味。

这部文集分为横谈、纵论、游历、情感四个部分,其文涉及之广、容量之大,可谓“天无不覆,地无不载”,这是一个作家的眼界和胸怀;其文的才情、思想和气度,其文的匠心独运,可谓“文藻条流,托在笔札”,这是一个作家积学储宝、酌理富才的厚积薄发。

“横谈”部分以杂文为主。杂文自古被誉为“有韵之文”,能够写杂文的人,乃“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词,辩盈乎气。”杨海蒂以短、评、快的文风,稳、准、狠(犀利)的语言,多角度品评现实社会,不乏个人独到见解和哲理性的语言,文章多有时代印迹,亦彰显出作者的知识面和思想力,有理性、有正气,也颇有意趣。

比如《我看幽默》一文,以女性视角看幽默:“幽默语言须得出入于正经之间,幽默的精神实质在于‘亦庄亦谐’,外谐内庄……”幽默是“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幽默是反抗的笑容,是无可奈何之下的豁达,是根植于悲观中的乐观”。对幽默深刻而理性的认识,是作者对人性的深刻认识。《现代靓女》是评说现代女性价值观的杂文,文章旁征博引、由古及今说美女,纵论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下,貌似靓女抢手、繁荣的背后,实质上女性自身能力被忽视、自我价值被贬低,是靓女被消费的性别悲哀,是畸形价值观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映。

“纵论”是文集的重中之重,不乏彩若云锦之作。《我去地坛,只为能与他相遇》,以典雅、细腻、柔美、深情的行文,由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解说他的人生、文学,以相似的幼年情感经历为链接,将作者的情感融入有着象征意义的“地坛”,深入分析“史铁生散文为什么这么吸引人?”解读史铁生对生命、文学独到的见解和文学成就,以及史铁生面对苦难与病魔的心路历程,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期,在这个急需道德力量的时代,社会需要精神食粮,读者需要文学营养,需要关注灵魂、呼唤良知、震撼心灵、柔化温暖人心的作品,这是当代散文必须的精神归宿,这是时代赋予作家的文学使命。”

刘勰有言“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现”,《我去地坛,只为能与他相遇》,文中不乏精美、深刻的哲学语言,如:“一个有着丰饶内心和深刻灵魂的智者,不会沾沾自喜于世俗的得失,史铁生看出了荣誉的羸弱,警惕着声名的腐蚀”“毕竟,文化与思想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权力”“哲思不是沙龙里的讨论,它是生与死的搏斗。”这些语言直抵人心,发人深省。这篇文章融入了作者对生与死、情与爱,人生与痛苦、哲学与文学……独特的认识和思考,从哲学的层面升华了人的精神,彰显了文学的力量。

再看作者浓墨重彩书写的《山南水北归去来》,此文展示了杨海蒂散文的大气、深沉、宏阔、豪放的风格,这也是她有别于众多女性散文家的作品,彰显其风骨和气势。客观地说,对作品众多、名气很大、褒贬不一、“到海南趟了一下浑水”的韩少功,要写出一个立体的他真的难以驾驭,然而,如文中所言,“从来大手笔,不以规矩成方圆”,作者也是以这种方式来写韩少功——从他的“形”:“据一直暗恋他的闺密告知,那时候的韩少功,皮肤晒得黑黑的,满脸络腮胡子,脸堂刮得青青的,清矍挺拔,非常英俊,骑着一辆摩托车到处跑,简直酷毙帅呆了。”他的“义”:“他与‘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故友割袍断义,沉寂下来,开始在喧嚣的大特区里坚守文学理想。”他对文学的定义:“好的文学一定是关怀社会的文学。”他写作的原则:“像白银时代的俄罗斯伟大作家那样:超越个人世俗生活,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等等方面,来写他为人处世的原则:“愿意结交人,不愿意结交身份。”写他放弃仕途的人生选择:“韩少功果然去职,不当花瓶当寓公,潜心创作。”写他的嬗变:“这是一种入西天取经历经磨难后的平静,是一种孤独求道沧桑阅尽后的超然”……如此,在读者面前树立起一个有情感、有气节、有思想、有温度、有血性、有情怀的活生生的作家韩少功。

可以说,《山南水北归去来》一文奠定了杨海蒂在散文创作上的文学高度和思想高度,显示出其深邃思想、丰沛哲理的艺术成熟。

作家文章的境界,就是其思想的境界。杨海蒂站在“大我”之巅,审视游记散文,形成了独具“杨氏”风雅、内涵、视野的大散文。

这本书的“游历”部分,呈现出人与景、神与思的物我交融之美,极好地阐释了“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神思之美;每一篇文章的叙述与表达无不用心良苦。古人说“诗缘情而绮靡”,在文采斐然的背后,在诗意盎然的字里行间,情感在杨海蒂文中的运用恰如其分。

杨海蒂别开生面地书写陕北高原的《走在天地间》,以文章的大气,对应于陕北高原人文、历史、地理的壮阔、唯美、苍凉和古老。她开篇这样写陕西:“往历史的纵深处看去,陕西,是中国最为壮丽辉煌的地方。”“陕西,神于天,圣于地。而‘天之高焉。地之古焉,惟陕之北。’”她将陕北描述为“那是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那是一片英豪辈出的土地。”寥寥数笔,将陕北的人文历史和地理意义、政治意义迅速勾勒出来;文章空灵、宏阔,极富散文诗的意境和神韵,文字精简,即是古人所言“绘事图色,文辞尽情”,将陕北的人文历史、中国革命、黄土高原、延安精神一一道来,尤为深刻的是“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一句,为这篇貌似写风景、风物的游记散文画龙点睛,使之实质上成为一篇政治散文。

好的散文书写人的心灵史,能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呈献给读者。在“情感”这部分里,文章表现出的是至真至善的杨海蒂:写人有温度、记事有细节,抓得准、写得透;如《注目南原觅白鹿》,写出陈忠实的生而有仁、交而有礼、言而有信、行而有义,文章富真情、深情,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在《夜色如水》一文中,杨海蒂以很冷的笔触进入,实则寄深情于笔端,情感深抑,令人动容。家庭和母亲经历的苦难,艰辛童年生活的深刻记忆……那些鲜为人知的峥嵘岁月,一经她的妙笔烘托,母亲伟大而坚韧的形象便呼之欲出,读来怆然泪下。这篇文章写作有技巧,先抑——后叙——再扬,情节、细节、心理、情感,都处理得很好,刻画出一个有文化、有才情、 忍辱负重的母亲,令人敬佩。

这本散文集,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可以说,我阅读的过程就是跟着作者的文思游历的过程,我仿佛走近一座群山,看见峰连峰、岭连岭,使我新奇不断、惊喜不已;由此,我在文字的群山中,重新认识了这位文与人俱美、有大气象的散文家杨海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