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发力,打造民族影视精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各个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精辟论述。他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赋予了文化工作者崇高的历史使命。他还强调,要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艺术的主流消费形态,以其覆盖面广、传播影响力大、话题性强等特点,在娱乐大众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自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其中,以表现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现实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是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媒介,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和艺术价值。
中国民族报社所属的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自2005年以来,从供给侧发力,以打造民族影视精品为追求目标,联合有关单位制作出品了4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茶马古道》(2005)、《金凤花开》(2009)、《茶颂》(2013)、《丝绸之路传奇》(2015)。其中,三部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一部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连续三次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加大民族影视精品供给,传播社会正能量
电视剧肩负着建构文化形态、塑造文化价值观的社会重任。
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电视剧产量和播出第一大国,平均年产电视剧500部左右、1.5万集。然而,截至2015年底,我国累计拍摄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仅200多部,近5年来在央视播出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平均每年仅两部,远落后于其他题材电视剧作品。
在新的社会形势和时代条件下,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愈加凸显。加大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供给力度,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为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
这些年,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在打造民族影视精品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每个电视剧项目均建立在充分采访、充分筹备的基础之上,使得剧情故事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为例,编剧在10余年间,多次深入和田、喀什、苏州、杭州等地,实地采访了大量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翻阅了无数文献资料,几易其稿,历时数年才完成了剧本创作。剧中新疆少数民族服饰穿戴、婚礼仪式、院落的搭建、家具的摆放,甚至连院子里葡萄架的样式,都经过了精心求证,杜绝任何不符合民族常识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要求下,《丝绸之路传奇》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大获成功,收视率位居当期全国排名前列,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度优秀电视剧选。该剧对于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冲宗教极端思想、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展示各民族风采
过去有一些民族题材电视剧,为了迎合市场的猎奇、媚俗、低俗心理,出现了戏说历史与颠倒是非、沉溺历史与脱离现实、雷剧频现与充满血腥等一系列创作乱象,不仅歪曲了少数民族历史和现实,也造成了对少数民族情感上的伤害。
多年来,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凭借对多民族生活的熟悉和把握,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追求光明进步历史趋势的清醒认识,每部电视剧作品都能在多民族生活中挥洒自如地撷取精彩的故事。
从讲述19世纪云南各族人民以茶叶抵御外辱的《茶颂》,到抗战时期三个家族放下个人恩怨组成马帮运送抗战物资的《茶马古道》,又到建国初期中央访问团在云南调查民族情况的《金凤花开》,再到艾德莱斯纺织传人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高级纺织专家的《丝绸之路传奇》,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创作的4部电视剧,时间跨度长达200多年,题材涉及西藏军民抗英斗争、二战期间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访问团的历史、新疆纺织工业发展史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感人故事,通过艺术家的生动演绎,在电视荧屏上获得了新的生命。剧中塑造的各族人物形象,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爱国、忠诚、团结、友爱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它们是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重要部分,是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对今天的人们依然具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从播出终端抓起,组合各类资源形成合力
拍摄电视剧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选题立项、剧本撰写,到融资筹备、拍摄制作,直至发行播出,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体工作的搁浅,带来巨大的损失。有机构估算,全国每年完成制作的1.5万多集电视剧,能够在各个渠道播出的不足1/3,投资风险巨大。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在每个项目立项之初,就明确目标发行平台,根据目标平台要求,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量身定做,确保播出。每个项目的立项、审查以及播出、宣传各环节,都得到了国家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
为保证电视剧质量,在剧本环节,该社邀请包括文艺评论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以及目标播出平台专家等,对剧本大纲、剧本成稿进行充分论证,以确保创作方向不出现偏差。在拍摄制作环节,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凡涉及民族民俗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严格遵照有关政策执行,绝不含糊。
近年来,民族题材影视创作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五部委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主流媒体和重点视频网站要在黄金时段安排播出重大革命历史、农村、少数民族、军事等题材电视剧,为文化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作为“民族题材影视创作国家队”,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将沿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民族影视精品。
关注现实生活,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好的电视剧作品,都是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引起社会共鸣的精品力作。因此,电视剧被誉为“民族文化灵魂的密码”。
当前中国正处在深刻变革的伟大时代。13亿中国人正朝着“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这些逐梦的人群中,少数民族是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随着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沿海和内地城市流动,内地人口向民族地区流动,以及不同民族间大规模流动,民族之间的交流、碰撞越来越频繁。
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即将开拍的新剧《都是一家人》(暂定名),就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这一时代潮流,将生活在城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拍摄对象,以沿海开放城市为背景,讲述了少数民族同胞在城市里踏浪前行、融入改革开放大潮的现代故事,描绘出一幅不同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嵌入式发展的壮丽画卷。
作为我国首部描写城市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该片将少数民族群体放在社会发展、历史巨变的大潮中,观察和呈现人性光辉、民族进步和社会变迁。这将是一部以影视的方式为时代树碑立传的精品力作,也是新时代条件下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的新探索和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