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海扬帆 共绘大美 ——2017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综述
9月11日,2017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大联欢晚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歌湖水上大舞台盛大举行,为本届戏剧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因戏结缘因戏生情,因戏携手因戏同心。9月6日至12日,中国和10个东盟国家的24个优秀院团、42场优秀剧目荟萃绿城,来自国内外的709名演员“以戏为媒,扬帆戏海”,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戏剧艺术盛宴。
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举办5周年。本届戏剧周以“丝路起航 戏海扬帆”为主题,首次实现东盟10国戏剧艺术家共聚首、齐参与。
共享戏剧艺术盛宴
以艺搭台,集合多国展现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以文载舟,携手东盟打造新丝路文化航线。大型邕剧《玄奘西行》拉开了戏剧周的大幕,该剧以艺术的手段展现了“一带一路”发展的历史渊源及文化脉络,引发了东盟各国嘉宾和本土戏迷的强烈共鸣。
传统戏曲与异域风情交相辉映。4天中,41台优秀剧目荟萃一地密集展演,这是历届戏剧周展演剧目最多的一次。青海大型藏戏《松赞干布》、广东传奇粤剧《白蛇传·情》、扬州弹词《梅兰芳·蓄须明志》……一台台或历史或现实、或传统或现代的戏曲,让观众沉醉在中华戏曲百花苑里。
文莱独幕剧《墙》、菲律宾传统歌舞《棉兰老岛,编绘生活的赞歌》、泰国历史剧《罗斛王国》、柬埔寨皇家芭蕾舞剧《罗摩与罗什》……让观众不出国门就能欣赏到了东南亚各国丰富璀璨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特色。
戏剧周还邀请了越南艺术家童光荣、柬埔寨艺术家南娜玲,以及我国山西太原市艺术家武凌云、广西南宁市青年艺术家刘希瑛举办个人艺术专场演出,将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打造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戏剧的“金色殿堂”。
共铸戏剧交流品牌
戏剧以其丰富多元的组成元素,成为综合体现各国历史文化底蕴的最佳载体。5年来,中国—东盟戏剧周共吸引了94个国内外艺术团参与,举办戏剧剧目展演等活动150余场;观众达10多万人次。中国—东盟戏剧周逐步成为享誉国内及东南亚的艺术品牌,成为广西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
本届戏剧周更是在往年的基础上,举行了中国—东盟青年电影展映礼和3次东盟戏剧电影展映。一批优秀戏曲电影作品以“梨园光影”为主题,呈现了戏曲电影的魅力发展,促进了我国与东盟戏曲(戏剧)多方位、多角度地交流和欣赏。
“丝路华章——中国—东盟艺术展览”上,印度尼西亚的油画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老挝的银画造型古朴、制作精致;泰国的佛教主题油画给人以清净和谐之感;缅甸的大象艺术形象动人……而在中国艺术展区,“心系于斯,粤剧惠民——红线女关心基层粤剧社团发展纪实图片选展”,反映了红线女奔走于珠海、肇庆、南宁、梧州等地,热心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记录。展览开展3天,就吸引了近万人观展。
本届戏剧周还有一大亮点,就是由中国艺术家和东盟国家艺术家组成联合演出团,分赴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城市巡演,为当群众送去了精彩的戏剧大餐。
共绘戏剧合作未来
中国与东盟国家如何在下一个“黄金五年”加强戏剧交流与合作?9月7日举行的“中国—东盟艺术院(团)长高峰论坛”圆桌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东盟戏剧周下一个“黄金五年”的顶层设计、建立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是戏剧周举办5年来首次举办的圆桌会议。
9月8日,2017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就东盟各国戏剧的特点与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不少具有前沿性、权威性、建设性的观点,为推进中国与东盟戏剧事业发展繁荣提供智力支持。
本届高峰论坛主持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毛小雨说:“中国—东盟戏剧周就像美丽的南宁市花——朱槿花那样越开越美丽。未来需要大家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向世界展示东方多元文化,传递亚洲戏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