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以影像凝固历史瞬间
来源:文艺报  |   2017年09月15日17:15

左图:颈力赛(1963年)、右图:三姐妹(1973年)

左图:传艺(1970年)、右图:草原天然色(1973年)

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1962年)

左图:炉前工(1959年)、右图:歌唱家德德玛(1978年)

左图: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年)、右图:猎民新村(1956年)

左:驯马(1978年)、中:初征赛场(1973年)、右:蒙古包托儿所(1969年)

不久前,“影像的力量——思勤新闻摄影回顾展”在内蒙古美术馆举行。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影像见证,91岁的思勤将自己140余幅珍贵照片冲印展出。

思勤,原名郭林山,达斡尔族,1947年在《内蒙古自治报》(现改为《内蒙古日报》)工作,其工作时间恰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同年。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额博撰文回忆到,那时候,一本由知名记者张绍柯拍摄的反映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摄影画册,深深打动了时任《内蒙古自治报》记者的思勤。他立志要做一名摄影记者,用影像记录新生的少数民族自治区。1950年,经报社批准,他到哈尔滨购买了一台苏联产的卓尔基135照相机。1951年,他拍摄的《无病的日子》成为《内蒙古日报》采用的第一张本报记者的照片,从此开始了他的新闻摄影生涯。

在过往的70年中,思勤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用相机不仅记录了新闻,还记录了历史。现在,他将自己珍藏了60多年的底片加以梳理,再次呈现出来,是为了纪念内蒙古自治区70年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这140余幅摄影作品构成的历史画廊,是内蒙古发展变化的见证,也是极具文献价值的史料。

人们常说,好的纪实摄影师就是人性的见证者。策展人那日松认为,在那个时代,每一帧照片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珍贵的影像。有幸的是,思勤成为了那个时代少有的影像记录者,他用他手中的相机让我们数十年之后还能重温那段历史的真实面貌。在思勤拍摄的照片中,无论伟人、官员、明星、普通人,都会闪耀出伟大而生动的人性的光芒。他的作品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摄影真实而感人的力量。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恰逢我从事新闻工作整整70年”,思勤谈到,“我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许多内蒙古自治区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今天能够在这儿把这些重要的历史瞬间呈现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回顾历史,见证辉煌,我深感荣幸和自豪。”

这次摄影回顾展,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热心观众。他们在作品展前驻足观看,并用手机翻拍了思勤的新闻摄影作品。“真的没想到,有这么多珍贵的照片”,一位年轻的观众对同伴说。这位年轻人所说的“珍贵照片”包括1959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1958年朱德委员长视察包钢建设、1956年乌兰夫和干部群众在大青山参加劳动等场景。 (欣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