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传承人走进首都少儿暑期课堂
普米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估丽茸米为北京朝阳共青团暑期成长营地(将台站)的孩子们讲解民族文化知识。 孙文振摄
“同学们,我是来自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普米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估丽茸米。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普米族的一些知识。首先,我为大家演唱一首普米族的古歌。”
7月31日上午,在北京市朝阳区将台地区社区服务中心的二楼活动室内的少儿暑期课堂,一场特殊的民族团结教育课正式开讲。
估丽茸米采用了唱古歌的方式开始了课程。悠扬、婉转的普米族古歌,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神秘的民族世界。
为了培养各族少年儿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与朝阳区民宗办、朝阳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合作,于今年暑假期间,在朝阳区6个社区的青年汇或少儿暑期课堂,开设了为期三周、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线的三大系列教育课程。
据了解,在前两个系列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已通过民族知识讲解、实物展示,以及少数民族非遗小巧手制作等环节,对我国各民族情况有了基础性了解,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也愈加浓厚。第三个系列课程中,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专门聘请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以其本民族文化为切入点,为孩子们深入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孩子们在估丽茸米的讲解与展示中,不仅认识了普米族的漂亮服饰,口弦与羊头琴等乐器,还和她一起唱普米族儿歌,跳普米族舞蹈,感觉特别快乐。
“老师,我也能用口弦吹出声音了,像不像小鸟在对话?”“老师,我吹的曲子是老虎追兔子。”“老师,我吹的是大恐龙在叫……”课堂上,孩子们踊跃表演和发言,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我多次来到北京宣传民族文化,对北京特别有感情。这次能为小朋友们讲课,感觉很开心、很幸福。”说起自己为孩子讲民族课的感受和体会,估丽茸米对记者说,在整个活动中,她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我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温暖,大家像家人一样地团结友爱;也感受到了首都民族团结教育从小抓起的浓厚氛围。”
在当天举行的民族团结教育少儿暑期课堂结课仪式上,每位小学员都获得了“民族团结小标兵”的光荣称号。据了解,6个社区先后共有100多名孩子参加3周的课程。
对主讲老师们来说,讲授民族团结教育课,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负责主讲民族知识第一课的老师——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宣传推广部的年轻干部朱丽晨深有感触地说:“为了讲好56个民族的基础知识,我认真查找了许多资料,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国情有了更深的认识。”
对于此次开设的民族团结系列教育课程,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步应华表示,该中心将进一步发挥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主体作用和责任,紧紧围绕北京市“四个中心”的职能定位,积极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我们将充分利用夏令营、冬令营的时机,配合开展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学习民族知识,了解中华文化,强化国家认同,在他们心中根植伟大祖国好、社会主义好、党的政策好的认识。”步应华说。
共青团朝阳区委副书记、朝阳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马恒说:“我们在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其目的在于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