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各民族文化 ——中国参与国际民间艺术节往事回忆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吴金光 王振  2017年07月24日09:00

中国贵州省民族歌舞团参加北卡罗来纳州威斯维尔艺术节。

应法国、波兰、俄罗斯等国CIOFF(“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的英文缩写)委员会的邀请,7月20日至8月28日,CIOFF中国委员会选派宁夏艺术剧院30名艺术家,赴法国参加“第45届蒙图瓦尔(Montoire)国际艺术节”;8月6日至21日,宁夏盐池县盐州艺术团的25名艺术家,还将参加“波兰斯切戈姆第26届国际民间艺术节”。CIOFF是什么?中国又与这个组织有何渊源?本文特选取几个回忆片段,为读者讲述中国参与CIOFF的故事。

国际民间艺术节起源于二战后的欧洲。1969年,英法等国发起成立“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目前该组织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级组织,有会员国(地区)96个,每年举办国际民间艺术节近百个。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民委就陆续参与了CIOFF的相关活动,依托这一平台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1993年,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代表中国加入CIOFF。20多年来,CIOFF中国委员会作为对外交流的平台窗口,通过民族文化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

荷兰、瑞士:让世人更加了解中国

1990年5月,在国家民委外事司的组织下,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民族歌舞团一行30人,携带10多箱道具由满洲里出境,乘火车经莫斯科赴欧洲诸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此次出访,演员们先后辗转到荷兰、瑞典等国,历时70余天。

列车先后过境莫斯科、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波兰、东德等地,历时9天9夜,我们终于进入了国际民间艺术节参演的第一个国家——荷兰。

演员居住在当地人家里,是荷兰国际民间艺术节的一大特点,其目的在于让各国艺术家与本地居民相互了解,促进交流。每位房东都有一份日程表,他们必须在中国团演出前两小时,把演员送到演出地点。

我们同其他国家的演员一起演了两小时,节目很精彩,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演出结束后,房东们纷纷等在化妆间外,把我们接回家。我们的邻居帮着两个女演员扛着服装,放好服装后,又为她们开车门,照顾得无微不至。

每天晚饭后,我们都与房东一家人畅饮聊天。男房东拿出地图询问呼伦贝尔盟的位置。他们感慨地说:“我们一直在想你们究竟是什么样子,还梳着大辫子吗?女人还是裹小脚吗?你们这次演出,让我们对中国、对中国人有了正确的了解。”

一周后分别之时,演员和房东的关系已相处得特别融洽,难舍难分了。很多房东和演员都哭成了泪人。最后,房东们从车门口起站成一排,和我们每一个团员拥抱告别。车子开出很远了,他们还站在那里不忍离去。

1991年,中国呼和浩特民族歌舞团再次到欧洲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这次艺术节,最难忘的体验是被瑞士人“请”到了地下工事里居住,主办方对所有外国代表团一视同仁。当时意大利代表团见状,扭头就打道回府了。中国团被单独安排在一个大楼的地下工事里。

瑞士城市大楼左侧,普遍能看到一个地下车库入口,入口旁边还有一个入口,那就是地下工事的入口。工事有两层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门,约50厘米厚,一旦关上,炸都炸不开。

我们住的地下工事宿舍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两排上下双人铁床,铺的是绿色的海绵垫子,每张床约一人宽,床与床紧紧靠在一起。陪同我们的瑞士小伙儿说:“我们每年都要在这里睡一个月,很习惯了,不算窄。”幸运的是,与我们同住的保加利亚团不来了。我们可以隔着睡,这样就宽敞些。

瑞士艺术节组委会主席任茨先生是个忠实的民俗学家。他坚持原汁原味,坚决不允许用录音带伴奏舞蹈。我们带去的《孔雀舞》非常受欢迎,虽然只演了一场,中国团仍然是艺术节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团之一。

俄罗斯:文化为媒,架起中俄文化交流桥梁

2010年9月,经CIOFF中国委员会推荐,西安曲江大唐芙蓉园艺术团作为唯一的演出团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俄罗斯举行的第五届莫斯科国际民间艺术节和罗斯托夫州第十届国际民间艺术节。

“Китай, я люблю тебя!”(俄文,意为“中国,我爱你”)来自莫斯科的阿列克谢激动地呼喊。

阿列克谢和他的女朋友吉雅娜是中国文化的忠实“粉丝”。听说有中国演出团队要来演出,他们早早地就等候在胜利广场。看完川剧变脸等演出后,阿列克谢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激动地说:“以前从来没有观看过中国舞蹈的现场表演,此次看过之后,对中国文化更加热爱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和博大令人神往。”

事实上,在曲江大唐芙蓉园艺术团每个演出的现场,都会聚集一批“中国迷”。这也让当地华人倍感兴奋。“文化具有极大的穿透力,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加强交流的纽带。在俄罗斯看到如此原汁原味的中国民间演出,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力量,也会让俄罗斯人更了解中国。”当地华人周剑锋自豪地说。

为配合演出活动,大唐芙蓉园艺术团还在演出现场展示了凤翔泥塑、面人、脸谱纪念品等具有陕西特色的工艺品,受到当地市民的热烈追捧。很多人表示,他们现在非常关注中国,非常喜欢中国的产品,这些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美工艺品将是他们最宝贵的珍藏。

赴俄演出期间,艺术团还参加了罗斯托夫州国际民间艺术节。该艺术节是俄罗斯一个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活动,主办城市实行轮流制。2010年的举办城市是伏尔加顿斯科市。来自各国的民间舞蹈艺术家们汇聚在这里,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艺术节期间,艺术团在伏尔加顿斯科市文化活动中心、学校、体育场等地登台献艺,向当地的市民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让他们在演员展示的唐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强烈的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

伏尔加顿斯科市市长路加科夫看完演出后,予以了高度赞赏:“曲江艺术团精心编排的演出给市民们带来了极为珍贵的艺术享受。中国的舞蹈艺术让人震撼,此次演出为中俄文化交流架起了宽阔的桥梁。”

法国:为观众奉献无与伦比的演出

2014年6月至8月,四川省南充市文化艺术演艺(集团)公司歌舞剧院(以下简称南充歌舞剧院)受CIOFF邀请,代表中国前往法国、瑞士参加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

6月18日,南充歌舞剧院一行人启程飞往法国。在接下来的68天时间里,南充歌舞剧院的演员一共演出76场,足迹几乎遍布整个法国和瑞士马蒂尼。有时候,演员们白天在街头表演,晚上还要赶到剧场演出,一天最多演出过4场。南充歌舞剧院的精彩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一些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华人自发充当志愿者和翻译,让演员们与当地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

据南充歌舞剧院负责人李力介绍,在法国艺术节开幕式上,南充歌舞剧院有长达50分钟的演出,寓意中法建交50周年。艺术节期间,组委会安排了13场中国专场演出。每场演出开始时,只要主持人说到中国艺术家表演节目时,观众都会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每次谢幕时,台下更是掌声不断。一些当地华人甚至来到后台,激动地表示,非常感谢南充歌舞剧院把这样高水平的中国民间艺术带到法国,让更多法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的文化艺术。作为华人他们也深感骄傲。

另外,法国艺术节组委会专门安排南充歌舞剧院前往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演出。这场演出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官员和10多个国家的大使观看,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南充歌舞剧院代表中国参加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艺术节的巡回演出,得到CIOFF的高度评价:“南充歌舞剧院的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团队在6至8月两个多月的演出中,为观众奉献了无与伦比的演出。”CIOFF主席菲力普说:“我衷心地祝贺中国整个团队、领队、编舞和所有演员,这是一次富有诗意和魅力、优雅而灵动的表演!对于数万法国、瑞士的观众,也是一次绝佳的艺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