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对濒危古籍进行抢救性保护
新华社电 近日, 西藏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古籍普查专家在为期一周的考察调研期间,对日喀则市边境4县部分偏远寺庙古籍收藏条件改善项目进行了评估,并形成了后期项目实施方案。
据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边巴次仁介绍,西藏是全国藏文古籍藏量最大的省份。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很多古籍,特别是很多善本和孤本面临濒危失传问题,亟须得到有效保护。“考虑到一些单位地处偏远,古籍收藏条件较差,我们打算在开展全区古籍普查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扶持这些单位,以改善古籍文献收藏环境,确保珍贵古籍得到有效保护。”边巴次仁说。
开车、赶马车、徒步……从日喀则市定日县出发近3个小时后,考察队来到位于扎果乡梅木村的伦措寺。当一部部古籍文献从昏暗的经堂中搬出,在洒满阳光的院内展开时,僧人强巴黝黑清瘦的脸上绽放出笑容。
“两年前,专家们就已经对寺院内每一部古籍文献进行了登记,同时还教会我很多古籍保护的方法。今天看到他们又为古籍收藏环境的改善忙来忙去,我很感激。”强巴说。
据了解,西藏古籍收藏单位主要以寺院为主,全区寺院数量达到千余家,覆盖自治区2地5市74个县。2010年,西藏正式启动古籍文献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全部普查工作量的65%。
边巴次仁介绍说,在长达7年的普查工作期间,西藏三级古籍普查工作人员已基本完成除昌都市外的其他各地(市)普查工作。今年计划开始对昌都市4个县开展普查工作,力争到2019年基本完成全区古籍普查工作。
据介绍,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将先行对偏远艰苦地区收藏单位的古籍文献,特别是珍贵善本和孤本进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并结合收藏单位需求定制护经板、护经布、护经绳、函头标签、护经架等收藏设施设备。
“亟待开展抢救性保护的古籍文献还有很多,虽然普查工作已接近尾声,但古籍文献抢救性保护工作这才开始,并将常态化开展。”边巴次仁说。 (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