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家能书”亦奇事
来源:中国民族报 | 韩晗  2017年07月04日14:35

赵雍仿李公麟《人马图》。 资料图片

上世纪20年代,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末代皇帝溥仪遭驱逐出宫。溥仪出宫时,他和清室子弟们也偷偷地带走了皇宫里的一些文物。日寇侵华时,溥仪为复辟而献媚侵略者,委托“帝师”陈宝琛将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五马图》献给日本天皇。

但滑稽的是,这幅画并未到达日本天皇的手上,而是中途被日本的达官显贵层层拦截、多次变卖。战后,中国政府向日方索要《五马图》国宝时,日方竟以“不知所踪”来答复。

这幅在乱世中“不知所踪”的艺术瑰宝,从日本、欧洲颠沛流离到了美国,最终落入一位加州的富商手里,富商将其捐赠给了华盛顿著名的弗利尔美术馆。因为这幅画有乾隆皇帝的题跋与嘉庆皇帝的印章,故而被视作“镇馆之宝”。画中出现了一些西域来客,也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史、服饰史的历史见证”。

然而,上世纪70年代,国际美术史界的专家多次鉴定后得出结论:《五马图》并非北宋画作,而是元代画家的“高仿”。

虽说是仿品,但据考证也是出自一位书画家之手,他就是赵孟頫之子赵雍。

赵孟頫乃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后,名气最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字体端正俊逸,被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清代书法家叶炽昌曾赞誉赵孟頫“书起两宋之衰”。

鲜为人知的是,赵孟頫曾因书法而被忽必烈赏识,进而成为元朝位极人臣的汉族官员,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逝世之后还获赠“魏国公”,谥号“文敏”。这在清代之前的少数民族政权中是比较少见的。

赵孟頫是元朝少数步入高级官阶序列的汉族知识分子。他也是元代首屈一指的书法大师。他所处的时代,恰是元代最繁盛的忽必烈统治时期。当时的泉州,成为了世界海上贸易的中心。马可·波罗曾称赞:“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开放盛世下的文化艺术,当然不会太差。赵孟頫的书法作品“飘逸俊秀,挺拔清丽”,征服了那个时代,成为元世祖时期最美的汉字书写。其子赵雍也非平庸之辈,他与父亲合作完成的书法作品,就连当时最高明的书法家也难以区分两者之差异。赵氏父子水平之高超,可见一斑。

如果说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两座高峰的话,那么赵氏父子也毫不逊色。赵氏父子比“二王”更高明之处在于,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也是当时的书法家。元仁宗闻之大为赏识,称“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

传统史学认为,元代文化不如唐宋与明清,甚至还有人持“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论调,认为南宋灭亡之后,中国传统文化也因此断绝(南宋曾因崖山一战而彻底灭亡)。明代有少数狭隘民族主义学者认为,赵孟頫出仕元朝乃是“变节”,甚至污蔑其书法作品“骨气乃弱,酷似其人”。这也使得赵雍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不受重视,从当时的鼎鼎大名逐渐沦为籍籍无名。

近年来,随着全球史影响的加深,学界对元代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但艺术史界对元朝的艺术成就似乎认识仍不太够。比如说,赵氏“一家能书”这一“奇事”,显然值得后世重新评价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