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中国”大展已征集21个民族上千件作品
“多彩中国”大展之蒙古族作品展亮相一周年成果发布会。 孙文振摄
5月28日,“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以下简称“多彩中国”大展)启动一周年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中国海关博物馆举行。据介绍,该展已征集汉、蒙古、达斡尔等21个民族、689 位艺术家创作的1247 件作品。
“多彩中国”大展是一个向世界推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国际交流项目。其创意源于意大利贝纳通学术研究基金会主席卢西亚诺·贝纳通发起并运营的“意象世界”艺术收藏项目——用10×12厘米的统一尺寸小画框,收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分享艺术经验,并且传给下一代。目前,该项目已征集了120多个国家的2万多幅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举办了9次大型展览。
本着“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的原则,“多彩中国”大展以文化片区为范围,以民族为单元,以各民族的人口基数为参照,面向中国大陆、港澳台的艺术工作者广泛征集作品。所有作品规格统一为10×12厘米,要求手工原创,涵盖水彩、油画、中国画、版画、书法、摄影、雕塑、剪纸、兽皮画、布缝画、软陶、皮艺、毛毡画、木板烙画、刺绣、蜡染、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5月27日召开的蒙古族应征作品评审会上,从155位蒙古族艺术家创作的342件作品中,评选产生了128位艺术家的130件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已入选“2019中国大展”和“意象世界”收藏体系,将在国际上巡展。
据“多彩中国”大展中方总发起人闫志杰介绍,一年来,“多彩中国”中方团队共举办了4站“意象世界”展览,召开了5次创作座谈会。“这是一场全面汇聚56个民族文化艺术元素、采集中华民族艺术DNA、解码中国原创艺术驱动力、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的艺术盛会。”闫志杰说。
据介绍,“多彩中国”大展将于2019年10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推出。此后,“多彩中国”的优秀作品还将纳入“意象世界”的收藏体系和展览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