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非遗”能否商业化
近日, “《万物生》跨界对话艺术主题沙龙”在江苏省镇江市举行。来自艺术界、文化界、传媒界的专家们以“手艺人是否应该商业化”为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认为,一方面要充分保持“非遗”项目原汁原味的面貌,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找“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通过商业化焕发出生命力。
主题沙龙上,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南京唯一一位绣花男艺人高勇,现场展示了他的布艺制品:虎头鞋、三寸金莲鞋、香包、情侣手环等。著名乱针绣艺术家、乱针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方美珑,现场表演了乱针绣,其作品色彩绚丽、图案美观细腻。红木雕刻大师张辉现场展示了其雕刻技艺,一凿一刻间彰显匠心。三位艺术家均表示,尽管他们因掌握的技艺而在业内享有一定的声誉,但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要真正走向市场却步履维艰。
与会专家强调,很多承载着精湛技艺的“非遗”项目让人大开眼界,但“非遗”手工艺品却没有市场,这不禁让人遗憾。不少“非遗”传承人为了将技艺传承下去而广收徒弟,他们希望学徒们可以将这些技艺学以致用,最好能靠这些技艺养家。因此,“非遗”商业化是必然选择。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陶赋雯表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文化消费的需求变迁,极大地改变甚至肢解了“非遗”的生存根基,众多弥足珍贵的“非遗”项目逐渐滑向消亡的边缘。企业与手艺人的结合,从某种程度上既能保证“非遗”手艺人的纯粹匠心,又能使“非遗”手工艺品有市场,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