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台湾少数民族艺术家对谈“东方美学”
来源:新华社台北 | 赵博 付敏  2016年12月26日08:30

新华社台北12月23日电(记者赵博 付敏)受邀参加“奇山妙水,竞艺东方”黄公望主题两岸文创设计大赏的4位台湾少数民族艺术家23日下午齐聚台北,对谈艺术创作中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东方美学”。

出生于噶玛兰部落的马浪·乌瓦日从事漂流木创作已有20多年,曾荣获不少比赛金奖。每到12月31日的夜晚,他会堆起柴堆燃一把篝火,将曾投入相当心力完成的作品化作灰烬,然后和友人围在火旁,把酒言欢庆祝新年。

“燃起的火苗烧出了更多的坚韧与灵感。”他说,这是自己与祖灵的对话。体会在深山里流浪的感觉,安静沉淀、激发想法,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养分。

在花莲海边长大的阿美人伊佑噶照畅谈了大海赋予的创作灵感。“海里漂来的桧木、海滩上的石头,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旅途,遍布伤痕,都因大海的洗礼抹去痛苦、焕发新生。”他说,这启发了自己以姿态各异的漂流木为主体,结合水龙头或水管等现成物进行雕塑创作,表达对于环境议题的深刻体认。

身为在台湾这片岛屿上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4位艺术家欣然接受此次设计大赏邀约,将通过全新的创作传达对于古典东方美学的理解。

来自排湾部落的古勒勒·达比乌兰说,《富春山居图》蕴含着时间的穿梭和风景的变换,引导着观赏者“闭上眼睛想象作为个体的人在这世间的存在”,自然而然生发出莫名的感动。“我期待在接下来的创作里,也能将这份奇妙的感动呈现出来。”

曾获得世界知名设计大奖的阿玛亚·赛斐格谦虚地说,也许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和淬炼,“才能找到现代设计与古典东方美学的连接点,让美丽的灵感火花在瞬间迸发”。

由黄公望文化研究会、台湾三义木雕协会、江苏省常熟市东方红木家具艺术馆共同主办的“奇山妙水,竞艺东方”黄公望主题两岸文创设计大赏11月初在台北启动征选。活动面向海峡两岸暨港澳的艺术工作者、院校师生及社会各界文创爱好者,要求以木质材料为基础,以黄公望画作体现的生活美学为主题进行创作。奖金最高达15万元新台币。

位列“元代四大家”的黄公望是江苏常熟人。他以擅画山水著称,其画作笔力老到、简淡深厚、气韵苍茫。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被后世尊为古典山水画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