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常故事里的人间温暖
自吴洲星大学毕业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到现在,11年时间出版了三十余种作品,其中差不多一半是长篇,这样的数量十分了得。
2021-11-15
-
其实你是一棵树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青少年成长。
2021-11-11
-
生生不息与万物有灵
读罢《树孩》,合上书,眼前隐约闪现出一个黄杨木雕的“树孩”。
2021-11-11
-
《当怪物来敲门》:幻想故事如何抵达人性的幽微之处
故事的开始,是一场注定的别离。
2021-11-10
-
抒写“典型”的人生:读束沛德《我这九十年》随想
《我这九十年——文学战线“普通一兵”自述》,束沛德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8月第一版,79.00元 束沛德 承蒙束沛德同志把新出版的《我这九十年——文学战线“普通一兵”自述》一书惠赠给我。
2021-11-10
-
中国儿童文学中的改编现象
改编是各国儿童文学在初创期的一种常用写作策略,也是儿童文学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葆有创作活力的重要途径。
-
心灵花开 童心欢唱
新时代中国文学有着新的使命。
2021-11-09
-
《陈土豆的红灯笼》:关于儿童文学的“当下性”与“现实感”
一部有当下性和现实感的小说,写出了乡村中国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
访谈 | 当公主不再等待王子,或许才是美好童话的开始
你有没有想过,在经典童话《小红帽》里,大灰狼有可能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年轻狼王子,而猎人则是一个女土匪?在《白雪公主》里,后妈有可能心肠并不歹毒,而公主最大的理想并不是等待白马王子?《丑小鸭》的故事核心在于教会小朋友在面对校园霸凌时,要勇于挺身而出,大胆维护自己和同学的权益?这一切看似颠覆传统,实则挑战了我们固有的性别偏见和思维模式,而大胆地改编童话的人,是一位在北京一所高校长期从事教学与研究的性与性别研究专家,目前中国本土的性教育理论“赋权型性教育”的提出者——方刚。
2021-11-05
-
如果给孩子一个发声机会……
这是一本几乎可以让每个家长、教育者读到“心痛”或“后悔”的书——这个略显绝对的说法,其实还完全不足以概括书中所传达的“震感”——一个大人和16个孩子的对话,揭开了那些令人避无可避的真实。
2021-11-05
-
汤素兰:任溶溶儿童诗的语言艺术
摘要:任溶溶的儿童诗在儿童文学领域具有特殊的意义。
2021-11-04
-
关于儿童文学翻译、批评与阅读的对谈:如何书写“童年”
英国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汉语文学、包括汉语儿童文学在英语世界的创作、研究与译介。
2021-11-03
-
童谣与诗的亲缘
无论现代诗,还是近体诗,都与民歌、民谣、童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21-10-29
-
自带光环的“羊驼麦卡”
大眼睛童书·“羊驼麦卡”系列绘本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0月版/159.20元(套) 有这样一位充满正能量的“小伙子”,他既真诚又开朗活泼,既勇敢又充满智慧。
2021-10-29
-
圩子墙的倒下与少年千里的站起
《璧玉歌》是作家连城的新作,描写了1938年日军轰炸苏北后,少年千里一家为了躲避战乱,在魏镇和刘圩庄之间来回跑反的故事。
2021-10-29
-
从古神话到新传奇:中国原创幻想故事的改编与出版
《鹿从雪山来》插图 在从事图书出版业之前,我曾有一段时间痴迷于对古小说、故事的收集,也就是在那时建立起了对中国传统故事的基本认知,了解到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是中国小说的起源,从口头流传发展到文人创作,甚至被载入史册,影响无比深远。
2021-10-28
-
方卫平:走好儿童文学创新发展之路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结果近期揭晓。
2021-10-27
-
童诗被篡改,来自大人的“傲慢”?
10月22日,福建的游先生向媒体投诉称,天津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孩子们的诗2》一书中,收录其女儿游若昕的17首原创诗作,然而其中6首遭出版社擅自修改,甚至被曲解诗意。
2021-10-27
-
书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那是暑热难当的七月,我接到一个电话。
2021-10-27
-
这生生不息的大地呀
赵丽宏新作《树孩》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