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平衡发展
“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2018”日前在甘肃天水举办,论坛以中国传统雕塑的融合与创新为主题,设有中国传统雕塑的审美特征、中国传统雕塑的形式语言研究、中国雕塑史与思想史研究、新时代下文化遗产的活化4个分论题,来自国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2018-08-02
-
揭开敦煌遗书的神秘面纱
莫高窟第290窟菩萨-北周 敦煌研究院供图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佛说十王经》(局部),编号:S.39616 资料图片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卷轴装《张敖〈新集吉凶书仪〉》,编号:S.1040 资料图片 编号为S.3050的敦煌文书,背面书写着《善惠和尚因缘》(局部) 资料图片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1卷上)修订版封面 资料图片 19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向世人开启,从此也开启了敦煌文物与文献被劫掠至海外的历程。
2018-08-02
-
文物摄影:像是一种修行,要抛开杂念
元青花云龙罐 在摄影发展之初,大部分摄影师从事的是风光摄影、人像摄影、静物摄影,而当时即便偶有文物摄影,也都是记录性的。
2018-08-01
-
30名贵州贫困地区师生走进故宫博物院
7月29日,受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举办的“孩子,圆你故宫梦”公益活动邀请,来自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的优秀学生代表以及当地优秀教师一行30人走进故宫博物院,参加圆梦故宫之旅。
2018-07-31
-
三星堆博物馆:述说瑰丽的古蜀文
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青铜神树 青铜大立人像 青铜鸟身人首像 范 立摄 玉璋 嘉木葱茏,岛影湖光,在四川德阳广汉市鸭子河南岸的“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东北角,坐落着三星堆博物馆。
2018-07-31
-
海棠山摩崖造像群
海棠山摩崖造像 网络图片 佛教石窟是分布在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明珠,从南亚印度的阿旃(zhān)陀石窟,经中亚阿富汗的巴米扬石窟,到中国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可以管见佛教文化流传的历程。
2018-07-31
-
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第二课堂
参加“国博里的中国”夏令营的青少年参观青铜器 胡帅康 摄 夏日炎热,来凉爽又能学到知识的博物馆度过暑假,成了越来越多青少年的选择。
2018-07-30
-
212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如何发现的
科研人员在蓝田上陈遗址主剖面陡峻采样。
2018-07-30
-
博物馆应该避免“千馆一面”
去博物馆已成为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18-07-30
-
镌刻着“宋代记忆”的蜀地遗珍
宋瓷,在中国陶瓷延绵不断的发展史上堪称一个高峰,其以单色釉著称,崇尚素雅,寻求自然意境之美。
2018-07-27
-
换种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
盛夏七月,故宫纳凉。
2018-07-27
-
“放低自己”,争当“C位”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海报——跪射俑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海报——击鼓说唱俑 “九九乘法口诀”最早出现在哪里?秦始皇留下了怎样的痕迹?战国时代有怎样的“风土人情” ?漆盘上的“喵星人”怎样与一个女人的命运产生交织?“王者之音”曾侯乙编钟到底有怎样的时代回响?天马何以行空?……伴随着曾侯乙编钟“Duang”的一声,又一大波国宝来袭——7月23日,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
2018-07-27
-
上海自然博物馆前身溯源
上海科技馆收藏的亚洲文会横匾 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陈列厅 震旦博物院标本库房 震旦博物院陈列厅 震旦博物院大楼 17、18世纪,自然科学在西方迅速发展,到19世纪至20世纪初迎来了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科学考察与标本采集的“黄金时代”。
2018-07-27
-
跨越千百年,文物“化身”时尚IP走上T台
“嘉靖景德镇窑五彩鱼藻罐”上的图案为童装设计注入了灵感。
2018-07-27
-
2018年故宫暑假知识课堂开课
故宫博物院公众教育项目“故宫暑假知识课堂”昨天在故宫教育中心开展。
2018-07-26
-
故宫十幅珍藏名画征集音乐创意
由故宫博物院、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QQ音乐联合主办的“古画会唱歌”NEXT IDEA音乐创新大赛昨天正式启动。
2018-07-26
-
西藏博物馆首任馆长赤烈曲扎辞世
一生从事汉藏文化交流的藏族著名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赤烈曲扎(汉文名:瞿国纲)于7月21日晚因病去世,享年81岁。
2018-07-26
-
史前人类的心灵之约
彩陶是中国史前极为绚丽多彩的艺术品,陶器上繁简不一的纹样,绚丽的色彩,仿佛画出了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悲欢。
2018-07-25
-
《开成石经》:西安碑林的镇馆之宝
《开成石经》展室东北角。
2018-07-25
-
预防考古:让法国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更深入
预防考古是法国近30年发展出来的一种考古形式,目前,法国90%的发掘项目是在预防考古的背景下进行的。
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