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锻造出版的“敏感力”
来源:文艺报 | 蔡 瑛  2025年11月17日09:26

在大学选修“新闻写作”课时,授课老师“声嘶力竭”地强调新闻敏感,所引用的“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至今难忘。

做了30多年图书编辑,深感出版人的敏感同样须“声嘶力竭”地倡导,更须日积月累地养成。出版人的敏感,是选题之基、出版之母。极而言之,出版人的敏感性不足,则难有优秀选题、优秀图书。那么,什么是出版人的敏感呢?

在目不暇接的纷繁信息中“捕捉”选题生长点。当下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包围、轰炸。对此,有的编辑视而不见,有的则能敏锐发现其背后蕴含的价值,准确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而“扭住”不放,生成对路对头的选题创意。著名作家汪曾祺说,文学本身就是发现,小说作者需要有慧眼。图书编辑作为文化瞭望者,更要有一双慧眼,如此才能对扑朔迷离的信息作出判断,由此及彼、由微至宏、由隐至显,将信息转化为选题灵感,将选题灵感升华为选题思路。2017年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时,其中有句“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传递出未来开展主题教育的政治安排。但何时开展、如何开展尚未明确。对以主题出版为主责的地方人民社而言,这显然是难得的出版机遇。对如何策划既有全国影响又有中原特色的学习读物,我们集思广益,最终确定小切口与小部头并重、政治高度与共识度兼备的选题思路,形成《焦裕禄的初心与使命》选题,一鼓作气,于2018年推出。随着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开展,此书连续重印,入选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两个效益”可圈可点。究其成功之因,关键在于“早研判”。

在姹紫嫣红的别家花园中“嫁接”自己的花蕊。闭门做书,事倍功半;师人之长,事半功倍。优秀图书既是书业高地,也蕴含着行之有效的方法。书业报刊刊发的讯息尤其是刊登的书目广告,图书博览会等业内展会陈列的精品图书,可谓各家出版社精心烹制的“大菜”“拿手菜”,代表、反映着书业高度与风向。但有的编辑看完这些信息,逛完图书博览会“垂头丧气”,感到想做的选题别人已出版, “无书可做”;而优秀编辑则信心满满,从别人图书中发现新作者,激发新的选题角度,找到延续性、对应性选题方向,天地更加宽广。在观摩全国书市时,看到各地人民出版社特别重视以本土文化大家凸显本地文化特色。受此启发,我们对具有全国影响的河南文化大家予以梳理,最终形成避开熟知的宋代以前历史人物、以明清至近代为主的选题方向,相继推出反映高拱、李棠阶、张伯行、张伯驹等生平与学术的图书矩阵,提升了宋代以后中原历史人物关注度,同时推动当地文旅融合。究其成功之因,关键在于“巧借鉴”。

在领先一步的出版运作中“扭住”良好时机。在重要时间节点发声发力,既是政治责任,也是出版优势。鉴于创作周期性、审读严肃性、出版时效性,配合重要时间节点的图书提前谋划乃成功之要素,正如农谚所言,“醒得早、起床早、下地早,才能有好收成”。因此,节点性图书按时出版,必须选准作者、提前布局。若等到相关部门提出工作方案再启动,则为时已晚。2018年初,在排列未来出版节点时,我们首先想到2021年是建党百年。根据出版积累与规划,我们拟定届时出版《简明河南党史》,确定2018年交稿,2019年编辑送审,2020年出版,2021年全面推广的出版节奏。当时作者认为不必如此提前,但经过细致说明,作者欣然接受我们意见,积极配合。经过共同努力,该书在2020年顺利出版。随着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此书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如果错失节点,不仅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出版人服务大局的职责也大打折扣。究其成功之因,关键在于“早谋划”。

如果把出版人的敏感比作发现优质选题的“雷达”,那么与此相伴的词汇则是热情似火、心细如发、博学多识、登高望远、雷厉风行等,而与之相悖的则是无所谓、没兴趣、不在乎、差不多、不关我事、拖拖拉拉等。总之,出版人的敏感就是见微知著、迅速洞察图书选题价值的能力,就是举一反三、实现由想法到办法“惊人一跳”的能力,简言之,看得准、嗅得早,想得透、做得快,是编辑理论水平、学术水平、专业水平的综合凝练,是编辑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的综合体现。出版人的敏感性强,放眼皆宝,高人一筹、早人一步确定选题方向、遴选作者;反之,入宝山而两手空空,与优质选题擦肩而过,与优秀作者失之交臂。

出版人的敏感不是凭空想象,不是头脑发热,而是持续学习、消化、拓展的结果。难以一蹴而就,长期修行,方成正果。虽因人而异、因书而异,但择其要者,驰而不息,不断锤炼洞察力,才能提升选题感知力、判断力、决策力。

一是关注主流舆论。主流舆论反映着时代大潮,体现着社会方向,蕴含着文化价值。不入主流,难成一流。关注国家大事大势,“晴川历历汉阳树”,“旋收珠玉入诗囊”,方能形成高站位、宽眼界、新见识,及早发现海上航船的“桅杆”,因势而谋、顺势而为,衍生出优质选题。失此,则目光短浅,选题缺少源头活水。

二是锤炼专业能力。在自己擅长的学科领域、出版门类深耕细作。既对学科进展、引领性作者了然于胸,又对出版历史、出版动态耳熟能详。与一流作者经常言笑晏晏于客厅,时常现身于学术研讨会、图书博览会等,“爱看书的广告”,关注专业榜单、行业数据,研读同行所做同类书,取长补短,另辟蹊径,借助团队思想操练,形成自己专属作者库、选题库,不求隔行“财”,不“乱打乱撞”、频换跑道,秉持长期主义、专业精神,以出版定力锲而不舍地锤炼敏感性。

三是善借他山之石。各社有高招,名社有秘笈,选题确定、作者遴选、内容编排、营销推广,皆是可借鉴的标杆,以关联思维、逆向思维、差异思维吸纳融会,从而使自己耳更聪、目更明、鼻更灵,开辟彩云长在的新天。

(作者系河南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