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幅立体多元生动的广西历史长卷
来源:文艺报 | 郝国强  2025年11月16日19:35

盛世修史,赓续文脉,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正史里的广西》的诞生,正是写作者立足新时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一次重要学术实践。

回顾这一项目,其缘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已故学者莫乃群先生曾主持编纂了《二十四史广西资料辑录》,为后辈学人研究广西历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辑录性的资料卷帙浩繁,体例上遵循原文,对普通读者而言,难免有“望洋兴叹”之感。如何让沉睡在故纸堆里的历史“活”起来,让正史中关于广西的璀璨篇章走进大众视野,成为我们这一代学者的使命。这套《正史里的广西》便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一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再是资料的简单排列,而是以专题化的形式,点线结合,既有对重大历史人物、关键历史事件的深度描摹,也有对广西历史发展脉络的系统构建,力图向读者呈现一幅立体、多元、生动的广西历史长卷。

长期以来,学术评价体系往往偏重于核心期刊发表的“高精尖”论文。这固然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但象牙塔里的知识如果不能有效“出圈”,不能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其社会价值便会大打折扣。学术研究不仅要“顶天”,更要“立地”。《正史里的广西》正是这样一种尝试:我们要求作者团队在确保学术严谨性的前提下,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引人入胜的叙事,将复杂的历史背景、深刻的文化内涵清晰地传递给广大读者。这并非学术的“降维”,而是学术的“转译”与“升华”。它要求学者具备更扎实的功底和更宽广的视野,跳出纯粹的考据与论证,去讲述历史背后的“人”与“事”,去揭示文明演进的“道”与“理”。我们认为,推出这样的文化成果,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高校的崭新使命,是学者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责任担当,更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全新且充满潜力的“赛道”。

这套丛书最重要的时代价值,在于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支撑和生动的地方叙事。“南疆锁钥”是广西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坐标。翻开这套书,读者会清晰地看到,广西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孤悬海外的边陲末梢,而是中华文明版图中有机且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秦开灵渠,将中原与岭南水系相连,广西便深度融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汉设郡县,儒学之光初照八桂大地;唐宋以降,无数中原士人宦游至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与政绩,他们与本地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这片热土。书中生动描绘的冼夫人、岑瑛、瓦氏夫人等本地豪杰,他们或维护统一,或抵御外侮,其家国情怀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高度一致。这一切都雄辩地证明:一部广西史,就是一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恢宏历史画卷。我们通过挖掘和呈现这些历史事实,旨在阐明广西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守护了祖国南疆的安宁,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形塑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作者系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