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华:人世间所有的病
来源:中篇小说选刊(微信公众号) | 王华  2025年11月13日09:30

多年前,有人对我说,你应该去写一写我们那边那个麻风村。我问,为什么?他说,恐怖啊。就像我是个写恐怖小说的。因为时间充足,他大体向我描述了一下那种恐怖,也就是病人们的身体情况,但最终一直让我惦记的,却是他最后说到的,那里的人出来赶集的时候,外面的人会捡石头打他们,就像打毒蛇一样。这说明什么?说明外面的人才有病,或者换一种说法,叫也有病,而且这种病比麻风病更恐怖。但这话是又过去了多年,我才说出口来的,而且是对自己说的,自言自语。就当时而言,我出于礼貌,又因为他说的不过是一段历史,一个早已经不存在的地方,也就不那么容易激动。况且我这个人天生反应迟钝,别人骂我的时候我一句都还不了嘴,总要等事情都过去了,脑子里才能冒出一盆狗血来。这个缺点将我变成了一头反刍动物,爱上了写作。我猜想一头牛并非每一次反刍都会清楚自己嘴里咀嚼的是什么,但如果风正好送过来一股青草味儿,它的味觉立刻就会醒来。多年后,我决定写这篇《康复》,正是这种情况。

有一天,我陪好朋友去看心理医生。她的病征是怀疑老公出轨,夜里睡不着觉,总想拿水果刀杀他。她跟医生一起待了三个小时,出来后我问她怎么样,她说很好,还夸张地抚着胸口说,这下我心里一点都不堵了。我问,医生都跟你说了什么?她用那种刚打过鸡血的兴奋劲儿回答我说,医生给我出了三个点子:一、让我去老公单位闹,把他闹臭,最好让他被开除,这样他就没钱去养小三了;二、让我儿子把他腿打断,儿子养活他;三、买药往他饭里、水里放,让他阳萎。医生说,中药铺就能买到这种药。我听得满脑子嗡嗡,不知道说什么好,好在她刚回到家我就反应过来了,我赶紧打电话对她说,你最好别听她的啊。这位心理医生是我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的,仅知道她是国家一级心理师,也热爱文学,这次正好需要一位心理医生,我便联系了她,哪想到她也是个病人呢!

我有时候会琢磨,当你生了病,去看医生的时候,真的很难说医生就是健康的。比如说那种因为你有医保,便为你大搞各种有用、没用的检查,开一堆各种不对症,但一定吃不死的药品的医生;再比如那种为了增加收入,故意夸大你的病情,为你做过度治疗的医生;还有小说中的主角吕正午失去康复村的工作后,遇上的那一位钻政策空子、赚昧心钱的皮防中心主任。很显然,他们都病着。

吕正午是个好医生,但他一样生着病——他是弃婴,在麻风村长大后,又做了麻风病医生,他和那里的麻风病人一样遭到歧视。被歧视是病,歧视也是病,但吕正午治不了这种病。他除了能治疗麻风病以外,只能勉强试着治疗被歧视。他和他的病人们互相疗愈,他让他们康复,他们也让他康复,但康复村被撤销后,他被迫走出那个封闭的有限世界,去面对一个庞大的、对他充满歧视的社会,一个生着病,自己却全然不知的社会,一个更大的“康复村”,于是他尿了中心主任的办公室门——他又病了。看上去,能再次治愈他的只有杨小英,但我们并不知道后来如何。

《康复》其实想说的只是病,身体的病、内心的病、人性的病,人世间所有的病,和我们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康复。

也或者,我只是遂了多年前那个人的愿,写了一个麻风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