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1到100:“创意写作书系”由引进到原创的历程
来源:中华读书报 | 刁克利  2025年11月03日09:22

2025年8月7日,在“第八届创意写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徐莉副总编辑在开幕词中说,《作家的诞生》是“创意写作书系”的第100本书。作为这本书的作者,真是既骄傲又感慨。自2011年以来,“创意写作书系”开始出版翻译版图书,从创意写作与作家培养理念的推广、教学方法的提升,到创意写作人才队伍的壮大、创意写作研究的探索和交流,再到中文创意写作成为二级学科,可以说,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创意写作书系”见证并推动了中国创意写作从翻译引进到本土创新的发展历程。

原版引进,打开一片蓝海。2007年2月28日至3月3日,我到美国亚特兰大参加美国作家与写作项目协会年会及书展(2007AWP Conference & Bookfair)。年会参会人数达到4900人,现场展出了成千上万种创意写作图书。看到那么多的图书、那么盛大的会议规模,当时就觉察到,创意写作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具有广阔前景,应该大有可为。不过当时国内对创意写作尚缺乏了解,引进版图书在国内是否能够适用匹配? 我与人大出版社的杜俊红编辑就这个议题展开了讨论。这时,人大出版社国际合作室推荐来艾利斯编写的Now Write! 样书。在当时大众图书出版中心主任费小琳老师的支持下,杜俊红编辑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市场调研和图书筛选,经过选题论证,最终选定四本创意写作图书引进翻译。

2011年1月,“创意写作书系”第一批四本(《成为作家》《开始写吧! ——虚构文学创作》《开始写吧! ——非虚构文学创作》《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出版。这是国内系统引进的第一套创意写作图书,我翻译了其中三本。《成为作家》破除了写作需要天才的执念,给出了培养作家气质的具体建议和训练方法。《开始写吧! ——虚构文学创作》《开始写吧! ——非虚构文学创作》收集了上百个美国创意写作教师、作家和编辑精心设计的写作练习,是优秀的教案精选。我在译者序中,以“作家是可以培养的”这一明确的观点阐述了创意写作的理念,梳理了创意写作的发展历史及书系的主要内容。

写作需要什么样的天赋? 作家能够培养吗? 小说技能通过练习就能够提高吗? 针对这些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我在《光明日报》撰文《作家可以培养 写作人人可为》,接受《博览群书》以“写作技艺和灵感是可以传授的”为题的访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长江文艺》分别发表《作家培养何以可能——美国创意写作教学的启示》《创意写作改变作家的未来》等文章,做出了回应。我相信,创意写作重新定义了天才、创造力等文学观念,有助于推广文学教育,挽救文学危机,带回文学理论的平衡,使大学成为文学鉴赏、批评和创作的引领者。它将整体提升创作水准,改善文学环境,也改变文学的未来。这些观点现在已经成为共识,在当时却需要“破冰”,需要论证和说服。这些文章被同行认为属于“开风气之先”,“属于学科基础性文章”。

书系出版正值创意写作在中国大学里的初创阶段,此时有越来越多的作家进校园教写作。创意写作研究需要理论支持,课堂教学需要实用技巧。“创意写作书系”适逢其时,成为教师们的案头书,是扶持教学研究的“拐杖”和依靠。有的学校将“成为作家”定为课程名称,很多教师直接采用《开始写吧! ——虚构文学创作》《开始写吧! ——非虚构文学创作》做课堂练习,更多人按照《小说写作教程》的指导开始创作。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经典人物原型45种》《经典情节20种》《小说写作》等图书陆续出版,成为写作爱好者的必备案头书。“创意写作书系”圆了许多人的文学梦。

多媒融通,培育写作人才。和图书出版相呼应,出版社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新书发布会、原版作者中国行、“创意写作高峰论坛”“创意写作课程平台”等。线上、线下,写作训练营、精品写作课、音频、视频、公众号,翻译引进、编写教材、原创著作齐头并进,全方位培育创意写作人才。

“创意写作书系”第一次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七层会议室举行,著名作家徐则臣等对书系给予了热情赞誉。《小说写作教程》的作者克利弗是第一位受邀来华的原版作者。他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举办小说创作讲座,并在国内多地做演讲,反响热烈。出版社特邀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领导、小说家马俊杰教授出面会见克利弗,克利弗和夫人深受感动。“创意写作高峰论坛”是出版社和读者及创意写作教师联系的纽带,已办到第八届,梁鸿、邱华栋、石一枫、蔡骏、黄灯、杨庆祥、沈念等著名作家,孙郁、吴岩、许道军、叶伟民等专家都曾出席论坛并发言,杰克·哈特、凯瑟琳·鲍曼、拉里·布鲁克斯、珍妮特·伯罗薇、杰夫·格尔克等外国专家也陆续受邀参会并做分享。论坛集写作培训、成果发布、同行交流于一体,真正做到了著名作家、一流专家、业内导师和创意写作师生的有效互动。

除了加强与在校师生的联系,出版社还组织举办了创意写作工作坊,把创意写作推向社会。同时推动教学成果的转化,出版本土教材和写作指南,李华的《写出心灵的故事》、许道军的《故事工坊》、叶伟民的《从零开始写故事》、杨庆祥的《中文创意写作教程》等都是来自课堂实践的优秀指南兼教材。

教研相长,从翻译向原创转变。创意写作为文学教育和传统写作学开出了一条解困之路,是文学人才培养的一块新生地。传统文学专业的定位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写作方向偏重实用写作和学术写作。如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转化为对创作有切实帮助的成果,创意写作研究不但为写作提供方法,也拓展文学的学科方向,填平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之间的鸿沟,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我先后发表了《创意写作与文学教育》《创意写作的阶梯》《一门作家学的可能性》《创意写作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建构》《作家与时间》等文章,提出建构创意写作诗学、革新文学批评方法、建设以写作者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体系、拓展创意写作视域下的作家研究。这些探索奠定了我写作《作家的诞生》的基础。

为作家写一本书,总结作家生涯中面对的基本问题,并运用经典作家案例作为解决之道,将理论概括、创作方法及作家人生故事融为一体,是我多年的心愿。《作家的诞生》从作家的角度看世界,从文学的角度看作家,试图写出现实中的作家、作品中的作家、文学史中的作家和人们理想的作家形象,描摹作家的孕育、诞生、创作和接受的完整面貌。

从第一本《成为作家》到第一百本《作家的诞生》,我和“创意写作书系”结伴同行,经历了从翻译引进到原创研究的过程。教、译、研相长,在创意写作的学科背景中,我也完成了从译者向原创作者的转变。

协作坚守,助推一个学科。“创意写作书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选书、翻译、编著、推广和人才培养模式。李永强、徐莉、李开龙等社领导对书系出版给予大力支持,费小琳、杨宗元、翟江虹等分社领导倾注了满腔热情,王海龙、孙莹、唐奇、陈曦、蒋霞、李琳、邹艳霞等先后为这套书付出了辛勤劳动。编辑团队虽历经部门调整,核心策划人杜俊红始终坚守,用心呵护,保障了书系的持续稳定。从单一的图书出版,到论坛举办、多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各个相关部门高效合作、共同维护,使书系为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一套书滋养了一个学科,“创意写作书系”实至名归。“创意写作书系”不仅填补了国内创意写作教材的空白,更开启了一场持续的创意写作教育变革。从最开始翻译引进国外图书,到开发国内原创的创意写作教材和图书,推动本土化原创研究,这套书为进入创意写作领域的同行提供了有益的向导和坐标,敏锐地捕捉了每一个发展方向,把握了学科跳动的脉搏。从理念普及到课程体系建构,及至中文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立,书系扶持了一批又一批新人上路,发布了一个又一个前沿成果,收入一部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创意写作教材和著作。

经历了15年的发展,“创意写作书系”已经根深叶茂,茁壮成长,在业界形成了重要影响力。以后的路更长,前途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