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雨果和驯鹿》:世界为你们而存在
来源:文艺报 | 徐 鲁  2025年10月15日09:23

《雨果和驯鹿》,安宁著,苏立绘,科学普及出版社,2025年3月

世界上有一类杰出的图画书,并不以曲折的故事吸引读者,而是要向他们展示一个与生活日常完全不同的、神秘而又新奇的世界。这类图画书的文字量虽然不大,读来却能有一种别样的感动。

比如,英国作家汤姆·波尔和澳大利亚插画家罗伯·英潘合作的图画书《世界为谁存在》。波尔47岁那年到非洲旅行,当他站在非洲大地上,举目所见,全是那些在草原上奔驰、在林间跃动、在水中栖息的,跟人类一样有着鲜活的生命气息的狮子、斑马、鸟禽、昆虫和鱼儿。这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世界为谁存在?”波尔借助故事里的狮子爸爸之口告诉小狮子:“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绿油油的草原,让你奔跑跳跃……你应该相信,世界为你存在!”

《雨果和驯鹿》(安宁著,苏立绘)是一部可与之媲美的图画书。散文家安宁创作这部作品的起因跟波尔相似,在一个零下30多摄氏度的深冬,她前往大雪覆盖的大兴安岭,在那里遇到了一家放养驯鹿的鄂温克人。他们世代与驯鹿为伍,这家中唯一的儿子,正是向往城市生活的年龄,却依然选择留在驯鹿的身边,过着与父辈同样古老的生活。书中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沿着河流一直向北走,便是我们的新家。”“我们”指的是一个名叫“雨果”的鄂温克小男孩和他的友伴,一只同样年幼、浑身雪白的驯鹿。在鄂温克语里,“雨果”是太阳的意思;雨果把小驯鹿称作“小月亮”。太阳和月亮朝夕相处,彼此信任,互为友伴。

鄂温克人以森林为家,逐水草而居。有一天,当小雨果和家人要带着小月亮前往新家时,小月亮却不见了。它去了哪里呢?原来,小月亮穿过了白桦林,悄悄躲在一株高大的杨树后面发呆。那里埋葬着小月亮因病逝去的妈妈。太阳落山之前,妈妈必须把驯鹿队伍赶到新的营地去。她叮嘱雨果:“天黑之前,我会让爸爸开车来接你和小月亮,记得沿着河流一直向北走,千万不要在森林里贪玩啊!”接下来就是雨果和小月亮一起,尽情地、自由自在地、撒欢般地享受大自然的时刻了。河流、小鱼、河中央的光滑大石头、暖洋洋的阳光、洁白的云朵、辽阔的山野、灿烂的野花……好像世界和万物都是为雨果和小月亮而存在的。

“小月亮一会儿嗅嗅洁白的山丁子,一会儿闻闻紫色的马兰花,一会儿蹭蹭红色的野百合,一会儿碰碰黄色的苦菜花”,根本不理会雨果的催促。雨果索性也暂时放弃赶路的念头,跟小月亮一起,恣意地享受着这静美而丰饶的正午时光。林子里的猞猁、雪兔、锦鸡和她的宝宝们,还有蝴蝶、蜜蜂、蚂蚁等,好像全都敞开友好的胸怀,迎候着他和小月亮的到来。在雨果看来,连飘在空中的自由的云朵,也像是成千上万只奔跑的驯鹿……

万物有灵,美好如斯。两个幼小的生命,在平等以待的大自然妈妈的怀抱里,一直玩耍到风慢慢灌满了森林,夜晚的巨大帷幕就要落下来了。这时候,雨果和小月亮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小月亮紧紧跟随在雨果身边,就像永远不会分开的、小小的兄弟俩。“我们就这样走啊走,走啊走,直到我听到爸爸大卡车的声响撞开夜色,飞快地朝我们驶来。”最后一页排成诗行的文字,与其说是长大后的雨果的心声,不如说是作者对笔下两个小主人公意犹未尽的想象:“许多年以后,小月亮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我常常会想起,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个夏日……”

就像一个用野百合编织的小小花环,故事最后一句,也是故事开头的一句。全篇以散文的笔调和富有童趣的细节描写,支撑起了诗意清扬的叙事,字里行间和每一幅画面上,都闪烁着北方草原、森林、阳光、河流的温暖而明亮的光芒,也散发着来自作家和画家的柔和的、淡淡的母爱般的芬芳。读者能感受到毕生以森林为家、与驯鹿相守的鄂温克人的生存智慧与生活勇气,感受到一代代鄂温克的孩子,对他们生命的友伴驯鹿平等相待、亲密无间的单纯而明净的爱心。

《雨果和驯鹿》不仅歌咏自然,也礼赞美德。在短小的篇幅里,抒发了一种对自然天地的敬畏和对现实日常的热爱,处处透出生命的坚韧、美丽、温暖与丰饶。每一节文字,每一幅跨页的画面,在推进叙事的同时,也把雨后大自然中灵动的、如梦如幻的、生机勃勃的细节和井然有序的生态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我们看到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感恩与敬意,唤醒人们热爱生命、敬重自然、感恩世界。

作者在《后记》中说到,她写这个故事是“希望阿尔姗娜(作者的女儿)以及更多的孩子,能和故事中的雨果一样,拥有一颗澄澈的心,热爱森林中每一株树木,每一片花草,也热爱森林中所有与人类同为自然之子的人间精灵”。那么,阿尔姗娜、雨果和小月亮们,你们应该相信,世界为你们而存在!

(作者系儿童文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