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中的暖意
油茶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特色美食,它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和茶叶,其次是山茶油。我们日常饮食,一般是先吃油茶,再吃正餐。当有客来访,我们会先上油茶招待,在碗上放一根筷子,表示这算不得正餐,饭菜还在准备中。
做油茶,先把锅烧热,再放入淘过的大米,用锅铲不停地翻炒,待大米炒至金黄,就倒入山茶油,在火力的加持下,米香和油香慢慢升腾起来。接下来要不停地翻炒,放入调料,直到炒至米香浓郁,再放入节骨茶、黄豆翻炒,然后加水。等到铁锅里汤汁翻滚,炒米、黄豆、茶叶充分吸收水分后,往锅中加入切成小块的糯米粑,此时汤汁黏稠,茶香飘逸,一锅色、香、味俱佳的油茶就煮好了。
煮油茶不仅是我们的一种日常饮食习惯,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孩童出生,煮油茶敬谢祖先,感恩大地赐福;姑娘出嫁前,煮油茶告知亲友喜期将至;娶新娘的人家,煮油茶敬天地,敬祖先,祝福新人白头偕老;每个月农历初一、十五,煮油茶敬奉祖先,祈祷家人健康平安;大年初一,煮油茶敬村寨四门土地公,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轻人出远门,也要吃一碗油茶,把亲人的祝福装进心里……一碗油茶的背后,饱含亲情与希望、思念与乡愁,这些都浸润在油茶的汤色里,葆育于油茶的暖意中。
家乡的老一辈人中,有的人一日三餐离不开油茶,被乡人称为“老茶客”。“老茶客”爱油茶、嗜油茶,也敬惜油茶,每当家族举行祭祀活动,“敬茶”的仪式都由“老茶客”来完成。“老茶客”常常是清早煮油茶吃,然后出门做农活,傍晚收工回家,还是先煮油茶吃,之后才做晚饭。“老茶客”吃油茶不用筷子和勺子,只见他倚靠在堂屋外面的木格窗前,端着油茶碗递到嘴边,一边转动着碗,一边吸食。这碗还转不到两圈,一碗油茶已然下肚。看上去,有一种淡然和洒脱。
一碗油茶,不仅是烟火日常的一种暖,更是乡愁的牵挂和亲情的思念。那些吃过的油茶,已经转化为我身体里的养分,任由岁月怎样濯洗,终将无法析出。无论我身在何处,只要端起一碗油茶,故乡就在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