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咸味诺邓村
来源:文艺报 | 何永飞(白族)  2025年10月14日09:06

云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每条河流都具有神性。当澜沧江从雪山之巅奔来,路过滇西北云龙县,在此与诺邓河交汇,在庄坪坝子和连井坪坝子间绕出“S”形的大湾子,奇异的景象就出现了:河流摇身变成“太极图”。这一景观被人称为“太极锁水”。

沿着诺邓河往上走,不用多长时间就到了诺邓村。“诺邓”一名已有千年,在白族语中意为“有老虎的山坡”。它是云南白族最早的经济重镇之一,促使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此地产盐。

诺邓的制盐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汉朝。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云南设立益州郡,下辖24县,其中的比苏县就在以诺邓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苏”是白蛮语,意为“有盐的地方”。目前关于诺邓最早留有文字记载的是唐代的《蛮书》,里面写道:“剑川有细诺邓井”。“细”在白族话里就是“新”的意思,“细诺邓”即今云龙县诺邓井,“井”即为盐井。

盐,让一个宁静的村子不再宁静。诺邓村的盐因品质优良而备受青睐。这让很多商贾看到了商机,纷纷云集诺邓村。当年诺邓村的繁荣景象,不仅可以从眼前的那些盐井、井房、煮盐大灶、盐局旧址等遗留物上清晰可见,还有“万驮盐巴千石米,百货流通十土奇,行商坐贾交流密,铓铃时鸣释道里”的记载可做证。雪白的盐把诺邓村头顶的天空映照得无比耀眼,把长长的茶马古道映照得无比生动。

千年诺邓,千古盐井,千种滋味。如今,喧嚣过去,一切又回归宁静,这对诺邓村来说不是遗弃,而是一种珍爱。令人感到惊奇和惊叹的是,在诺邓村还能看到古老的盐井依然在冒出卤水,还能看到人们在用传统的方法制盐。走在诺邓村的小巷里,腊肉的香味扑鼻而来,随行的朋友说:“这是诺邓火腿的香味,它是诺邓村远近闻名的特产。”在朋友的引领下,走进好几家诺邓村民的家中参观,发现几乎每家的墙壁上或屋檐下都挂着自家腌制的火腿。别看诺邓火腿其貌不扬,味道却十分鲜美。它采用诺邓村千年流传下来的民间工艺精制而成,火腿色泽嫣红,香味浓郁,口感适中,色香味俱全。

诺邓火腿的腌制过程并不复杂——就像诺邓人的思想和生活,只要将自制的诺邓盐均匀地撒在火腿上,然后反复揉压即可。但这并不是说随便撒点儿盐再揉压一下就了事,个中有一定的讲究,比如盐放多少才合适?揉压的力度要多大才到位?这都需要用心去领悟和掌控。

以前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都喜欢在马驼子里放一块诺邓火腿。所以,他们走到哪里,诺邓火腿的香味就飘到哪里。正遥想着马帮那有滋有味的游走时光,女主人已端来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诺邓火腿摆在桌子上,还没动箸,馋涎就从舌根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