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只手摘星斗》:一部凡人铸就星辰的精神图谱
来源:江西日报 | 王增宁  2025年10月10日09:48

《只手摘星斗》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小说,以中国卫星导航发展史为背景,讲述了小说主人公张邕被卷入卫星导航产业的征战后,在国企、私企、外企经历各种沉浮,一路奋进,最终和好友们一起开创属于自己的北斗事业的故事。

作者扫3帝(郑勇)凭借深耕卫星导航领域多年的专业背景,以其卫星导航“老兵”的硬核笔触,真实记录了中国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从受制于人到自主研发所走过的荆棘丛生而又波澜壮阔的征途。

这部作品突破传统宏大叙事框架,聚焦工程师张邕及其战友的奋斗轨迹,以极其稀缺的“内行人”视角,专业、扎实又深入浅出地呈现了以北斗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崛起的生动切片,将中国科技崛起的抽象叙事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精神图谱。

硬核写实:荆棘丛生的自主征途

作者深厚的测绘专业背景,为小说注入了粗粝而震撼的真实感。小说开篇即直面1990年代中国导航定位设备被外企垄断的窒息——设备随意加价,核心技术被层层封锁。尔后的国产化之路更是布满荆棘,严密的技术封锁如铁壁,芯片研发在每一位技术人员的“调试—绝望—重来”中循环。艰深术语如“伪距差分”“载波相位”等等,被巧妙融入小说情节和人物对话中,成为讲述故事的基石和撬动科技崛起的杠杆。图纸上0.03毫米误差,现实中就是一条高速、一条大江的偏移,小说用老妪能解的描述,令人瞬间理解高精度定位的千钧重量。而在台风夜救渔船、震后传生命信号的情节中,北斗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则让科技有了滚烫的“生命”温度,展现了我国技术发展与人文精神的深度融合。

凡人英雄:至纯匠心托举苍穹

本书最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它彻底解构了“科技英雄”的神性光环,还原了星辰铸造者的平凡底色与非凡韧性。主角张邕,这位富有理想与才华的工程师,其心性至清至纯,深谙坚守本心之道。我们见证他在卫星导航产业的激流中沉浮:从国企的体制碰撞,到私企的创业艰辛,再到外企内部的钩心斗角与外部竞争对手的残酷博弈。小说塑造了行业内性格各异的多位鲜活人物,张邕与赵爷的江湖豪气、高平的技术偏执乃至对手霍顿的职业坚守或并肩或交锋。他们会在外企打压后借酒浇愁,会因技术瓶颈彻夜难眠、焦头烂额,也会在攻坚时无奈错过子女成长的珍贵瞬间,他们展现了卫星导航领域的人物众生相,共同构成了这部精神图谱的血肉。小说人物的塑造源自作者所看见的真实生活,他们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告知我们,伟大绝非源于完美无缺,而在于将“努力坚持做成一件事”的朴素信念,化为披荆斩棘、死磕到底的原动力;真正的伟大往往蕴藏于平凡的坚持、专业的执着和对责任的担当之中。正是这种扎根于专业、百折不挠的凡人韧性,最终汇聚成开创北斗事业的磅礴伟力,其感召力远超任何神化叙事。

行业文学:专业驱动的叙事力量

作者深耕卫星导航领域多年,深厚的行业积淀,是其叙事的核心竞争力。他将艰深晦涩的技术细节,精准转化为驱动情节、制造张力的核心引擎。这种“行内人”笔下的精准写实,让导航定位和北斗技术每一次关键突破——如攻克“卡脖子”技术——都显得真实可触、惊心动魄,深刻揭示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极端重要性与得来不易。这无疑为行业文学树立了标杆,其蓬勃生命力正源于对专业的敬畏之心与精准的表达能力,让读者得以窥见平凡人如何用专业撬动星辰。

精神图谱:平凡铸就伟大的北斗之魂

小说最终指向的“北斗精神”,其内核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示波器前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坚守,是失败后擦干汗水、重新校准的执着,是为渔民优化功能、守护生命的初心,更是国际博弈中挺直腰杆、掌握话语权的底气。这种精神将个体的奋斗与家国情怀熔铸一体,雄辩地证明:划时代的科技突破从来不是偶然的灵光乍现,而是由无数甘于“拧紧每一颗螺丝”的平凡人,用智慧、汗水与坚韧不拔的意志,共同托举而起的必然硕果。

《只手摘星斗》是一曲献给所有相信凡人磅礴伟力,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实干者的赞歌。它让你确信,改变世界、只手摘星的力量,正蕴藏在那些默默无闻、一丝不苟“拧紧螺丝”的平凡人身上。这本书不仅是中国科技自强的珍贵记录,更是对“平凡铸就伟大”这一真理的有力诠释。它昭示世人:照亮寰宇的中国星斗,正是由无数像张邕这样脚踏实地、肩负使命在专业领域日拱一卒久久为功的凡人,用智慧、汗水与坚韧,一寸寸托举至苍穹。欲解读中国科技崛起的深层密码,感受人性在极限挑战中迸发的光辉,此书可读。

(作者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原中国测绘报高级记者、副总编辑)